摘要:教學內容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創生,當下由于高中寫作課程內容缺失,教材內容不適用實際教學,本文嘗試從教學內容入手,為一線教師如何生成合宜的寫作教學內容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高中寫作;教學內容;教材內容
目前高中作文教學處于簡單低效狀態,學生大多對寫作缺乏興趣,整體寫作水平偏低,有效提高寫作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要從寫作教學內容入手,注重寫作教學內容研制,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全程系統地進行作文指導,這樣才能有效突破寫作教學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 高中寫作教學內容的確定
寫作是一種高層次思維活動,有許多不可教之處。但是寫作基本要素和必備的技能,還是可以逐一和綜合訓練,比如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掌握一些必要的表達技巧。教學內容的確定要先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因為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內容。
一般把教學內容分成“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課程和教材層面的寫作教學內容要由專家學者研究和開發,教學內容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動態的教學,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當下由于缺乏科學的課程內容和適用的寫作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無法直接教教材,沒有具體可操作的寫作教學內容,因而要絞盡腦汁來創生教材,寫作教學只能隨心所欲,特別是一些教師本身并沒有寫作習慣,無法體會學生的寫作心理,要么僅憑一己之經驗來創生教學內容,要么以高考作文為風向標,考什么就教什么,而高考作文評價標準又難度太大,教師無據可依,況且這種功利化的寫作,只有訓練的次數,沒有訓練梯度,難免也會出問題。
二、 生成合宜高中寫作教學內容的建議
(一) 更新教材中的寫作知識
人教版語文必修教材中寫作知識主要是以知識性短文為主,教材中缺乏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一些靜態的知識,主要是有關寫作規則、原理、概念及經驗的知識。程序性知識也稱操作性知識,主要反映活動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步驟,用于實際操作。所謂策略性知識就是有關學習策略的知識,這類知識是學生對自己知識的認識,把知識內化為寫作能力,從而建構個人寫作的知識系統,比如寫作修改、評價標準等。人教版寫作教材表達交流專題,包括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和寫作練習,寫法借鑒就是所謂的知識短文,教材中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幾乎是空白,教材主要用片段例文去例證這些靜態的寫作知識,這種大知識、小練習的寫作單元編排模式,無法讓學生由寫作知識向能力轉化。
教師首先要樹立寫作教學是可教的、能教的教學觀,將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可訓練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寫作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把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完成從知識到能力的轉換,讓學生在寫作練習訓練過程中去實現對寫作知識的運用,才能有效寫作教學效率。以議論文為例,議論文寫作教材編排按照“三要素”分模塊進行分項訓練,議論文寫作中的陳述性知識是一些關于議論文的寫作規則、原理、概念及經驗的知識,是一些靜態的知識,比如論點、論據、論證的定義、議論文的文章結構等。這類知識告訴學生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是關于議論文“是什么”和“寫什么”的知識。
議論文寫作中的程序性知識是一些關于議論文寫作的步驟、過程、方法和策略,是一些動態的知識,比如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如何進行論證,怎樣謀篇布局等,這類知識告訴學生的是“怎么寫”。議論文寫作中的策略性知識是指學生議論文寫作之后的修改和議論文寫作的評價標準。比如讓學生論證“談意氣”,首先要確定論點,闡釋論點的內涵,其次是論證教學,論證的過程就是“以理服人”的過程,要告訴學生“怎樣論證”的程序性知識,教給學生常見的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辯證推理的具體方法步驟,要引導學生從意志及氣概這個論點去展開論證,闡明讓別人接受自己論點的理由,說服讀者接受這個觀點,最后闡明意氣對人們的工作或者生活或者學習方面的引導意義。
(二) 要建立寫作教學的序列
語文課程的目標雖然規定了寫作教學要求,但一直以來沒有統一固定的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冊雖然有寫作部分,很難提供有價值的指導,況且最多用一個半學年來學習,因此,要制定適合學生實際的訓練序列,要形成相對完整的指導體系,要明確高中三年整體的教學內容和明確每一節課具體的寫作教學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具體的寫作教學目標,要循序漸進,注意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避免寫作訓練陷入簡單的重復之中。高一學年要做好初高中的銜接,以記敘文訓練為主,要求學生能夠自如地運用寫人敘事的技巧。高二學年除了繼續加強記敘文的寫作訓練,要以議論文的訓練為主。學生寫議論文,在議論觀點時,常常是觀點加材料,只會對已有材料進行堆砌,不會深入的分析,清晰的說理,寫出的文章文意散亂、中心不明確。這學年要強化立意、選材、構思、行文與修改的訓練,重點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寫出合格規范的議論文,同時結合說明文閱讀教學練習說明文寫作,要求說明文過關。高三學年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各種文體進行寫作,繼續強化議論文、記敘文訓練,下半學年要按照高考大綱中對寫作能力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應試訓練,力求在原有的基礎上能有所提高,能達到行文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的要求。在整個高中三年中,還要求學生每周堅持寫周記,鼓勵學生自由創作。
(三) 要注重寫作過程的指導
寫作教學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完成的,教師要對靜態的教學內容進行動態的教學,這也是落實學生寫作能力最為關鍵的步驟。有效教學除了明確教學內容,還要注重課程教學的實效,要注重寫作過程的指導。由于教材中缺乏“怎么寫”的策略性知識,教師普遍感到指導乏力。課堂寫作教學絕不是寫前寫作動機的激發,簡單寫作知識介紹,或是提供范文,寫后的修改評價就能提高的。教師要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加以指導,課堂寫作教學指導的重點和難點要落到了寫作技能的學習上,要抓住取材、思維訓練、謀篇布局、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學會寫作。
綜上所述,當前要解決高中寫作教學內容問題最迫切的任務是研制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和編制適用的教材,開發出合理實用的寫作知識,特別是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建構具體可操作的使知識向能力轉化的訓練體系。
參考文獻:
[1]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馬正平.寫的智慧[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潘新和.語文:表現與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黃德寶,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平和縣廣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