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嬌 田莉 梁全歡 劉浩然 蔡政英
摘要:對物聯網專業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的實施,是落實黨的19大教育戰略部署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紹了如何從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設計以促進物聯網專業創新能力培養,介紹了多模塊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合理調整實驗教學,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物聯網;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一、 引言
三峽大學入選了教育部公布的卓越工程師第二批名單,這是繼三峽大學批準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人才培養計劃之后的又一次全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該計劃旨在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的戰略服務。
二、 改革理論教學原有的實驗教學模式
根據三峽大學創新能力培養目標,改革了實驗教學模式,邀請企業項目和工程師參與,不再僅僅是理論課程的驗證實驗,更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聯網專業的教師還對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突破了原來封閉的計劃實驗模式,圍繞學生展開按需施教的實驗模式,鼓勵學生組成小組自己選擇實驗項目,甚至進行探索性實驗,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合作進行學習和實驗,大大提高了學生興趣。同時,充分利用三峽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的高水平科研項目,鼓勵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展開三峽大壩仿真、升船機調度、視覺仿真等實驗,將項目應用轉變為實驗內容,積極創新開放性的實驗模式。
三、 多模塊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造
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能力的學生組織教學體系,鼓勵能力強的低年級學生選修高年級的實踐教學課程,甚至鼓勵優秀學生提前學習研究生課程和實踐創新。對專業指導教師的畢業設計題目進行審核,并重點審核設計內容的實踐性和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在實踐中培養出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確定學科平臺課程后,必須把理論符號與實踐性強的物聯網結合起來,融合到物聯網專業的平臺課程中。所以,由跨專業的教師們共同進行了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增加了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教學體系等模塊,并且鼓勵學生進入企業完成實踐教學,進而實施卓越工程師創新人才培養。
調整和優化實驗室,對舊的實驗室的設備進行了撤并、整合,重新搭建了新的實驗教學平臺,積極開發創新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培養創新型人才。
1. 開放實驗教學中心,鼓勵學生自主創新:新型的實驗教學中心,增設了物聯網專業教師的項目研究成果和研發的先進的儀器和設備,更重要的是有教師科研項目的支撐,從而科研方向和實驗室經費比較穩定和充足,有助于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平臺,激發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建立新的實驗教學中心、網絡支持、教育管理系統為平臺,實現開放式實驗教學網絡管理。所有教師在實驗課網上公開本人的研究課題以及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并全面開放非涉密的科研設備,學生通過手機APP可以方便地登錄實驗平臺,學習和操作實驗內容。
2. 在實驗教學中轉化研究成果:在物聯網的實驗教學中,不再對學生限制實驗的內容,也不再限制學生只做驗證性的實驗。而是鼓勵學生自行選擇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整合后的實驗教學中心任用物聯網和相關學科的科研骨干教師為負責人,將實驗按A類提高實驗和B類基礎實驗向學生開放。在實驗中,指導教師鼓勵學生們在A類和B類實驗項目上進一步創新,大膽開發新的實驗項目,一系列的實驗教學內容的體系并逐步形成。
3. 以創新能力為核心,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創新后的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評價指標,學生不再局限于學校或企業進行畢業設計,鼓勵校企合作做高水平的科研和創新。在學校做畢業設計的學生,導師們鼓勵學生自己確定畢業設計選題,給學生們充裕的創新和想象空間。首先,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完成對國內外一些相關文獻的閱讀,對本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作個初步評價,并結合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與指導教師在小組討論時進行匯報和討論,指導教師和專家指出研究中的問題,并指導學生下一步的工作。之后,學生根據指導教師和專家的意見,調整設計內容以及技術路線。之后,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們定期(一般是每周)還以研討會的形式報告了他們在畢業設計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改革后的畢業設計,過程控制更加細致、嚴格,既方便指導教師了解到學生的設計進展,也培養了學生創造力和科研計劃調整能力,對畢業設計進行優化,提高畢業設計成果的質量。
四、 結合社會需求,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1. 把社會中的問題與科研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用科研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物聯網專業和相關專業教師利用各種渠道增強和高新技術企業及科學機構之間的合作,將實踐教學基地延伸到企業和社會中去,結合院校和企業的優勢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2. 試圖創造一個零距離的生產、教學、研究論證和實踐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在當地的優勢,建造并完備學生實習基地,實現學習與實踐的零距離,實現科學研究和實踐教學的零距離。
3. 在已有的實踐教學基礎上,根據物聯網專業的特點和不同年級學生能力的差異,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創業,并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和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海龍,張書欽,劉衛光.物聯網人才培養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5(02):12-15+19.
[2]陳輝,李敬兆,詹林.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4(04):13-17.
[3]徐小龍,魯蔚鋒,楊庚.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01):119-124.
作者簡介:
余嬌,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田莉,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梁全歡,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劉浩然,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機械與動力學院;
蔡政英,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