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小學語文作業實際應該充分尊重這一點,要讓學生把作業當成一種樂趣和體驗,而不是當成一種負擔要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能力,塑造個性化性格。本文重點討論如何有效設計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使學生獲得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
我國著名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教授自己的弟子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這一理念全面展現出教師應該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個性化地開展教學活動。由此還可以引申出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同樣要彰顯個性化特點,全面滲透“以人文本”的先進教學理念。顧名思義,“個性化作業”指的是以學生獨特的性格和學習習慣為設計中心,在兼顧作業所要達到的功能和目的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
一、 突出個性化作業的層面性特點
教師在布置和設計個性化作業的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接受和學習水平有高有低,讓優等生能繼續深層次提高,讓中等生重點鞏固知識,讓低等生掌握課堂內容,從而在作業中可以獲得滿足,增加今后學習的信心。設計多梯度、多層次的作業內容,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要,充分提高其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這是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有效設計的重點。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層面性有效設計主要包括量的分層和難度的分層。作業量的分層主要體現在要根據學生能完成作業的能力來確定不同數量和難度的作業,對于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高的學生來說,可以適當地減少一些重復練習性的作業,增加一些需要思考的作業,讓學生有更加空余的時間去預習和復習。而對于那些學習態度消極,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來說,則要增加基礎作業的數量并加強檢查的力度,通過重復的練習鞏固知識點的掌握。比如在學習《大小多少》這一篇課文時,要學習“貓”和“鴨”這兩個生詞,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讓學生尋找具有相同偏旁“犭”和“鳥”的字,而對于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則應該加大對于“貓”和“鴨”這兩個詞的書寫練習。
二、 倡導個性化的作業完成時間
綜合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完成情況分析,當前很多作業都是教師在完成一整天的授課任務后布置,要求學生回家完成和第二天檢查的。這種作業完成時間比較單一,而且時間也是固定的,常常在下午5點到9點之間,學生很容易產生疲憊感和厭煩感。教師可以個性化地將作業布置為即時作業、短時作業和長時作業。即時作業是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作業,要求學生在五分鐘以內完成的,這種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的知識并鞏固;短時作業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作業,要求學生在一天內完成并在第二天上交由教師檢查和批改;長時作業在完成時間上比較自由,教師一般不會做出硬性規定,只會給出最后的截止時間,學生在此期間可以自主安排作業的完成進度。比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學會書寫“茱萸”兩個字,并給兩分鐘左右的練習時間,然后就隨機抽選學生在黑板背寫,這就是即時作業;在結束課堂教學任務以后,教師要求學生將古詩詞抄寫三遍并背誦熟練,然后第二天抽查背誦和默寫,這就是短時作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作者是王維,教師另外找出十首王維的詩詞,要求學生在一個學期之內背誦熟練,這就是長時作業。實時作業、短時作業和長時作業的結合,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記憶力,不僅能夠保障課堂知識的牢固掌握,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課外知識,綜合提升語文素養。
三、 加強個性化作業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尚處于發育階段,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來幫助其鞏固知識,當學生對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感興趣時,就會非常積極地完成,但是當學生對作業不感興趣時,就會消極應對,導致錯誤百出。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和興趣所在,針對性的設計趣味性作業內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小學生都喜歡公開地表現自己,讓學生將課文內容通過表演表現出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布置情景劇或者小品作業,學生在課堂外排練后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其創新、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四、 提升個性化作業的形式多樣性
目前看來,小學語文作業形式還比較單一,一般都是書面化的詞語默寫或者是課文朗讀等。個性化作業的有效設計就是要增加作業的多樣性。比如可以布置給學生多媒體作業,將多媒體音、形結合的特點發揮出來。再比如在學習《趙州橋》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簡筆畫來展現趙州橋的橋墩和橋洞的特點,每一個學生的圖畫可能都不一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評比出最貼切實物的圖畫;對于一些對圖畫不感興趣的學生,則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手工制作趙州橋模型,用紙或者木棍等素材搭建立體化的趙州橋。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用硬紙殼、木棍、塑料等材料自己設計一座橋,當然這種作業可以作為一種階段作業或者長期作業來做,避免出現學生壓力過大的情況出現,或者學生的作業完全由家長完成的情況,老師可以在期末的時候,將學生的作品展出,并進行一定的獎勵,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種類型的作業更多的是看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意等方面,老師可以從多重維度來評價學生作業,從而對學生有較為細致、客觀的評價。
五、 結語
總之,教師應該把握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重視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更好地突出創新性、趣味性等,深化課堂改革,完善課堂和作業體系的構建,因此本文提出的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有效設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戴永紅,呂琦琳,王麗松,鄧淑琴,汪秀平,許曉霞,杜鳳杰.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的有效設計與應用[J].新課程(下),2017(07):123.
[2]劉鳳菊.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幾點嘗試[J].赤子(上中旬),2015(06):151.
作者簡介:
陳麗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金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