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正??
摘 要: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眾多學生畏懼作文,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也是一籌莫展,三年級開始,正式將習作訓練納入教材,中年級的作文教學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引導學生養成樂于課外閱讀,善于記錄讀書筆記的習慣,積累生活的素材,做個讀書的有心人,學生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關鍵詞:中年級;作文;教材;生活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低年級階段就已經有習作訓練,雖然訓練的內容比較短小,要求比較低,但也是習作訓練的一種表現形式。到了中年級,可以說學生的識字量、表達能力基本達到了一定水平,三年級開始,正式將習作訓練納入教材,經常聽一些老師說:“三年級是一個轉折階段,決定了學生的作文水平高低?!蓖ㄟ^教學觀察發現,中年級的作文教學為學生今后的習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與廣大同行分享在中年級作文教學中的點滴經驗。
一、 重用教材
我們使用的教材是經多位資深教育專家長時間的努力而編排出來的,入選教材的文章也是通過精心篩選的,閱讀是習作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材中的文章,指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做到學以致用。如四年級上冊《母雞》是一篇閱讀課文,有些教師可能會覺得平時的測試基本上不考核閱讀課文內容,簡單要求學生讀兩遍就算完成了,這就失去了閱讀課文應有的意義,其實本組習作訓練是圍繞“一種動物”來寫,母雞是學生家中最常見的動物,作者從叫聲、欺軟怕硬、喜歡炫耀三個方面寫出了作者討厭母雞,通過一個過渡段又寫出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從而作者不再討厭母雞了。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認真觀察家里的小動物,從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去寫,這類課文其實就是最好的范文,從而實現閱讀課文的最大價值。
二、 聯系生活
生活是一門學問,是知識的源泉,特別是作文,與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悟生活,寫出來的文章才更富有真實感,靠學生捏造、脫離生活實際的文章往往會鬧出笑話來。如進行《我們的校園》作文訓練時,雖然學生每天都來學校,但對學校的一景一物平時缺乏仔細地觀察,只是粗略地記著,有的教師為了構建一個完美的教學環境,煽動學生隨意改變學校的面貌,雖然有的學生作文把校園完整寫出來了,但與現實不符,多處出現矛盾,嚴重影響了習作質量;反之,教師可以利用半節課,甚至一節課的時間,帶領全班同學有順序地觀察一下學校的每一處角落,并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順序,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親身經歷,對學校的每一處角落都進行深入地觀察,對學校的整體框架了如指掌,寫起作文來也就得心應手,再也不會如同無米之炊了,不僅寫作的速度快,且內容真實,效果好。
三、 尊重差異
在教學中,經常聽到一些教師發牢騷道:“這些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根本入不了眼。”教師對待這些學生的作文總是輕描淡寫地應付性評價,幾乎每一篇作文的評價都相同,這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越來越畏懼作文。俗話說:“五個手指頭不可能一樣長?!痹谝粋€班級里,不可能所有學生的作文水平是相同的,一般都是參差不齊,作文方面潛能生的存在是必然的。為此,作為教師,對待學生的習作不能一概而論,不能采用同一標準進行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及時發現潛能生的習作閃光點,進行鼓勵,增強學生的習作自信心。如:筆者曾經遇到一名早年失去母親的學生,平時他的作文水平不高,在一寫人作文中,他寫了《我的母親》,雖然整篇文章存在眾多方言、語句不通順等毛病,但母親的外貌卻寫得淋漓盡致,在作文講評時,我特地表揚了他作文中母親的外貌描寫,發現他整節課聽得特別認真,以后的作文也有了較大的進步,找到了寫作的信心。
四、 讀書筆記
寫作是學生語言積累的綜合表現形式,學生的詞匯積累多了,寫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為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引導學生養成語言積累習慣是關鍵。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語言積累的捷徑就是鼓勵課外閱讀、記讀書筆記,教師鼓勵學生每天閱讀一小時,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學會把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摘抄下來,記錄在讀書筆記本里,養成一種習慣,要求學生每周完成定量的讀書筆記,日積月累,學生肚子里的“墨水”也就慢慢多了,寫作能力也隨之提高。
五、 勤于練筆
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一學期完成的習作就只有教材中的八篇,與學生溝通得知,教師就只安排了這8次的寫作訓練,其他時間都用于講讀課文,試問一學期八次作文訓練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所有的本領都是在長期的訓練中鍛煉出來的,為了學會走路,我們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跟頭才真正獨立站立起來,俗話說:“三天不讀口生,三天不寫手生?!币岣邔W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要求學生養成勤于練筆的習慣,練筆布置學生每周完成兩篇的日記,可以寫一篇完成的文章,也可以寫一個段落,甚至可以寫幾句話,如:教學了《巨人的花園》一文,文章篇幅較長,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縮寫,用精練的語言把事情的經過講述完整;教學了《白鵝》一文,引導學生模仿作者描寫白鵝特點的語句,仿寫家里最熟悉的一種動物,哪怕是幾句話,只要把動物的特點交代清楚就可以。如此勤于練筆,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不斷提高。
習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引導學生養成樂于課外閱讀,善于記錄讀書筆記的習慣,積累生活的素材,做個讀書的有心人,不斷提高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巧云.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的迷茫與改善策略[J].學苑教育,2017(24).
[2] 梁錦蓮.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之我見[J].師道:教研,2017(12).
[3] 顧燕.發現自我:中年級作文教學的起點[J].小學教學研究,2017(4).
作者簡介:
黃宗正,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古雷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