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英國引進中國教材背景,結合自身在中西部地區鄉鎮中學多年初中數學的教學經歷,分析中西方教育理念,探索中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認清現實中的差異,以促進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的進步。
關鍵詞:數學教育;教材引進;存在問題
一、 引言
據《中國日報網》報道,為提高英國學生的數學成績,上海公立小學的數學課本將出現在英國學校的課堂上,并且除了里面的個別符號外,其他內容將完全一字不落地由中文翻譯成英語。這得益于在多年的國際標準化測試中,上海學生在數學、科學及其他方面表現優異。不僅引進教材,英國政府還從中國上海引進了數十名中小學數學老師,希望在短時間內提升英國中小學生的數學水平。這樣的事件確實值得驕傲,說明中國的教育不必妄自菲薄,它正如中國的經濟一樣,影響并改變著世界,但僅僅這樣一件事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教育“打敗”了英國的教育,而應當看成中國的數學教學方式充實了英國教育體系。同時,也應該看到別人引進的也只是“上海”的模式和“上?!钡慕處?。中國地區間、城鄉間教育的不平衡,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素質教育推行受阻等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二、 廣大中西部中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及思考
本文結合自身在欠發達地區鄉鎮中學多年初中數學的教學經歷,分析中西方教育理念,探索廣大中西部中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以期能引起些許共鳴。
(一) 中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漸降低
這次英國引進數學教材以及數學教師,是中小學數學越來越受到西方發達國家重視的集中體現。但有趣的現象在于一方面中國教育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盛贊,事實也證實了中國中學生在科學、數學、閱讀等學科上的表現,均全面優于西方發達國家同齡學生。但另一方面富裕的中國父母因為不想子女接受應試教育,而將其送往英國或者其他發達西方國家的中學念書。這就像中國的制造業中的“出口轉內銷”,生產的商品銷往世界各國,但國人卻以“外國貨”為榮。筆者認為:這是中國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二) 中國地區間、城鄉間教育發展不平衡,很多地區的教育理念亟待提升
“城鄉二元結構”、資源配置不平衡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典型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安徽省在2010年被國家列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試點地區。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廣大農村的鄉鎮、鄉村的義務教育資源遠不如發達的城市。英國引進的是數學教育的“上海經驗”,而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龍頭,教育最發達的地區。因此,我們要理性看待中國數學教材“出口”英國。
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使得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鄉鎮中小學的素質教育成為一紙空談。父母的高度參與以及重視教育的文化氛圍也都是學生取得成功的因素。照看“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們,沒有能力對孩子進行有效管教和適當的家庭輔導,同時,多數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孩子容易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很難形成學校、社會、家庭 “三位一體”的教育結構。
要想成為教育強國,務必找出城鄉間、地區間中小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合理配置城鄉義務教育資源,構建合理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
(三) 做到不妄自菲薄,也不能自以為是,而是要持續改進
英國在高等教育、社會發展等方面都是領先中國的,但英國還是放下身段到中國來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體系。專業素養的提高是個人發展的永恒話題。胡炳生指出:個別教師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認識事物的思想方法存在缺陷。提高專業水平以外,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是更重要的緊迫任務。作為長期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應該做到不妄自菲薄,也不自以為是,而是要持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
(四) 教材只是載體,中學數學的教學需要時間及多方的付出
葉圣陶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授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得靠教師的善于應用?!背踔袛祵W教材作為知識、情感、情趣的載體,是一種重要課程資源,也是學生學習的最佳“食糧”。但食糧只有被消化,并轉化為人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但消化過程需要多方面的協調,不然就會出問題。首先需要的是時間,OECD(經合組織)發布的報告指出,用于課堂的時間越多,數學成績越好,每周額外增加1小時數學教學,成績凈回報為12分。其次要有好的環境,中英在數學教育上與其說是差距,不如說是差異:方法、思維、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英國在引進教材的同時,也引進了一部分教師,說明好的教材只是一個載體,真正實現教育進步需要的是教師、學校、教育管理部門以及家長的多方努力,塑造出“消化”教材的良好環境。
三、 結語
英國引進中國教材,我們從中獲得對自身文化和教育的自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認清現實中的差異,以及教育、特別是中小學的數學教育的復雜性和我們需要面臨的困境。自信而謙卑,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是一個教育人應當秉持的心態!
參考文獻:
[1] 蔡波.農村教育現狀與發展淺析[J].吉林教育,2017(19):9.
[2] 胡炳生.略談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為《中學數學教學》創刊20周年而作[J].中學數學教學,1998(6):4-5.
[3] 宋亮.探秘:數學教育的“上海經驗”[J].教育:周刊,2017(1):36-37.
作者簡介:
鄭茂軍,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定遠縣爐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