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知同化論最早起源于美國,一經提出便得到教育學界的廣泛認可,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地接受學習方式,認知同化論教學理論在高中生物教學環節中的應用能夠使新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基礎知識架構之間發生相互作用,進而產生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同化作用,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也使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得到尊重。本文通過對認知同化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其理論以及應用作用,旨在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認知同化論;高中生物;教學;作用
認知同化論應用于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環節中,重視教師對學生的基礎認知結構或者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夠對新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進而構建新知識點與學生基礎知識結構之間的必然關系,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也使學生的知識架構得到系統的完善,有助于促進學生不斷對自身的知識架構進行完善。認知同化論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關注對象,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不是以教師的主觀教學意愿為轉移,契合了教學改革對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思想,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科綜合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 認知同化論的概念分析
認知同化論的教學過程便是逐漸培養學生的認知習慣的過程,應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必然聯系,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科的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學生能夠以自身的原有知識結構為基礎,應用自身的邏輯思維和探究意識,對新學習內容產生新的思考角度,并能夠建立與自身知識架構之間的必然聯系,將新的教學內容融合到自身的知識體系中。進行認知同化教學理論的應用需要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對舊知識點有全面的了解,認知同化論的應用便是對學生初始認知結構的進一步拓展,因而具有認知結構基礎是關鍵環節,只有將新舊知識點之間構建必要的聯系和溝通,才能夠促進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進行認知同化論的理論應用還需要學生能夠具有主觀判斷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在認知同化論的引導之下,應用自身的主觀認知和邏輯思維,積極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轉換,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深化理解和記憶過程。
二、 認知同化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環節中,教師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因而會將課堂教學的課容量加大,既需要學生能夠對舊知識點進行回顧,又需要對新知識點進行學習,同時還需要進行習題訓練促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滯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存在抵觸情緒,教學效率受到制約。同時,生物學科的知識理論存在一定的邏輯性和體系性,很多知識點之間都存在必然的聯系,教師缺乏對系統性教學內容的提煉和總結,學生的知識點處于游離狀態,很容易造成某些環節的遺忘,不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認知同化教學理論的應用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途徑。
(一) 認知同化論可以促進學生對于生活化學習內容的理解
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使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融入了更多生活化元素,教師應用認知同化論進行課堂教學,可以通過生活化場景或者生活常識構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理解過程化繁為簡,規避學生自身認知結構中的盲區,使學生通過生活化認知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進行科學學習和探究的本質目的也是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二) 認知同化論能夠促進學生課堂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高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的主要動力,也是豐富學生自身認知結構的基礎。很多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因而造成其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的降低,教師應用認知同化論能夠挖掘新舊知識點之間關系,使知識結構之間產生連貫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畏難情緒的降低,同時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教師在進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將細胞中的元素、化合物,細胞的結構等內容進行回顧,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細胞的呼吸過程與細胞結構、細胞內的物質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進而使學生能夠了解有氧呼吸以及無氧呼吸的過程,應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 認知同化論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課標賦予高中教育階段的新任務,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能夠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應用認知同化教學理論能夠引導學生在自身知識架構的基礎之上,應用發散思維,進行新教學內容的自主探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比如:教師在進行“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相對簡單,非常適合自主學習模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人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物質進行思考,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人類生命活動會產生哪些物質,進而讓學生能夠從生物學角度以及社會學角度對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人類也是生物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自然生態中的一個元素,認識到人類生產生活與自然承載力之間的關系,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 結論
認知同化論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環節中,有助于促進學生對于生活化學習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課堂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師應當充分借助認知同化論的應用優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新華.淺析認知同化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求知導刊,2015(11):29.
[2]方娟.認知同化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中學,2016(1):13.
作者簡介:
曾強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連江縣黃如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