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陽光體育運動在甘肅省高校開展的長效機制為重點進行闡述,以當下甘肅省高校體育運動中存在的問題為依據,從陽光體育運動在甘肅省高校開展的長效機制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陽光體育運動在甘肅省高校開展的具體方法,為全面提高甘肅省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體育運動;長效機制;體能素質
一、 前言
少年的體質健康,關乎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是社會進步與和諧的基石。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和黨中央對學校體育工作特別地重視,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我國的體育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搏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然而,我國學校體育卻面臨著難題。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走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許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不能自拔,把課余閑暇時間都給了網絡,無暇參加體育運動。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我國未來社會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在高校的教學中體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學科。在甘肅省高校教學中陽光體育運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所以當前甘肅省高校的陽光體育運動長效發展機制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甘肅省高校體育運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 傳統思想影響嚴重
在甘肅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不足,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教育不足,沒有將陽光體育運動的核心思想充分地運用到實際中。在實際開展過程中要及時地改變教師的思想,提高教師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使陽光體育運動能夠在高校中深入開展。
(二) 活動設施不足
在甘肅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中,許多高校存在著場地小,基礎的運動設施不足等問題。在當前我高校的體育運動設施中只有傳統的幾種,簡易的籃球場、足球場、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使學生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受到基礎設施的限制,不能夠及時地將陽光體育運動在高校中開展。國家啟動專項資金對當前高校的基礎體育設施進行建設,使學生在活動時能夠有相應的運動設施作為支持。
(三) 缺乏陽光體育運動的監督、評價制度
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過程中,為保證學生安全運動的防范措施以宣傳育、教師全程指導和自我防范為主,沒有成為陽光體育意外傷害事故應急管理機構,很少學生買意外傷害保險。使得學生體育運動有所顧慮,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陽光體育中去。
(四) 教師工作量較大
甘肅省高校體育教學教師工作量相對較大,但多數學校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單一,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不利于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三、 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長效機制的方法
(一) 加強學生的體質培養
在當前我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中主要目的就是加強學生的體質鍛煉,使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勞逸結合。在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中加強對于學生的體質培養,在學生體質培養的主要項目中重點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情況、體育運動能力等方面培養,學生的體質情況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所以,在陽光體育運動開產的情況下,加強學生的體育運動鍛煉,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得到提高。
(二) 開展豐富的體育項目
在我省高校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開展中,為加強學生的體育運動量,合理設置豐富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學生的體育課中提高學生對相關體育運動項目的認識,使學生在平時的活動中能夠根據自身的喜好進行一定的體育活動鍛煉,讓陽光體育運動在我省高校的開展中能夠更加順利。在設置相關的體育項目的同時為提高學生的鍛煉,要針對不同的體育項目開展項目比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運動鍛煉的習慣。同時,豐富的體育項目能夠使學生掌握不同的運動技能,讓更多的同學都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基礎。
(三) 結合自身院校的特征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在我省學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需要將陽光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情況,盡量減少冬季的戶外運動項目。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冬天供暖等,大部分地區冬季的室外空氣質量并不適合運動,所以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中盡量避免在冬季的戶外運動項目,可以將冬季的訓練集中在室內進行,開展室內的羽毛球、跳繩等項目,使學生在室內的也不會減少體育運動活動量,在活動的設置中根據院校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的活動。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陽光體育運動在我省大學院校的開展中要及時地改變傳統思想的影響,重點針對學生的體能鍛煉,使陽光體育運動能夠成為當前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林佳武.中職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37-38.
[2] 鐘丹.簡議促進中職學校陽光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實施[J].青少年體育,2013(3):36-37.
[3] 孫俊偉.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如何適應陽光體育運動的需求探討[D].四川體育科學,2008(3):123-125.
[4] 劉念禹,王卓濤,及慶,王洪博.科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J].教學與管理,2007:106-107.
[5] 吳新雷,劉海燕.陽光體育運動與學校體育協同模式的構建[D].四川體育科學,2009(4):122-225
作者簡介:
歐國榮,大學中級,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城市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