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摘 要:我國注重文化傳承,所以非常重視文物的安全保護。為了保護這些先輩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博物館安保工作人員,對于加強館藏文物安全保護工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以建立健全安保制度、加強工作人員安保意識、引進先進安保設備三方面,探究新時代如何做好館藏文物的安全保護工作。希望可以為我國文物安全保護提供保障。
關鍵詞:新時代;館藏文物;安全保護
文物可以代表國家的歷史和社會的發展,保護文物就是對于國家的珍視和崇敬。我國《文物保護法》和《博物館管理辦法》的貫徹落實,對于我國建立健全博物館安保制度方面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面對當今新時代變化,博物館安保工作人員應加強安保意識,提升安保思維。以保護我國文物為己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以下,是筆者對于館藏文物安保工作的幾點建議。
1 建立健全安保制度
1.1 文物安保管理制度
館藏文物的安全保護工作,首先應建立健全的文物安保管理制度。文物安保管理制度應與博物館工作實際相結合,制定細致、嚴密的文物管理制度。在筆者所服務的博物館,其文物安保管理制度相對比較完善。筆者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注意事項。第一點,博物館在日常工作中應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在大多數博物館安全管理中,經常會忽視博物館設備的定期檢查,例如,博物館消防通道內,消防栓是否正確擺放,消防栓使用說明是否完全。在文物安保管理的日常排查中,應將隱患完全去除,確保文物的“生存環境”是絕對安全的。決不能因日常工作的忽視,而導致文物的損壞。第二點,在文物安保管理制度中,應具備健全的檔案制度。在文物出借或歸檔過程中,應具有完整的檔案說明。[1]在文物交流展示的過程中保障文物的安全。
1.2 安保人員管理制度
在日常安保工作中,安保人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博物館應制定詳盡的安保人員管理制度。第一點,安保人員應分小組定時定點的對文物進行安保巡邏,確保文物在館內安全。如果是開放的博物館,更應注重在旅客進出過程中,文物的巡查工作。第二點,應設置重點文物安保人員責任質關系。將館內非常珍貴的展出品,與安保人員的保護工作相連接。將具體安保工作落實到個人,增強安保工作人員責任性。第三點,應建立完善的管內清點文物制度。做好博物館,開館與閉館時文物的清點和檢查。第四點,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確保博物館24小時均處于保護中,面對突發狀況的發生,也有安保人員在博物館內處理和解決。
2 加強工作人員工作意識
第一點,據調查顯示,全國館藏文物安全事故有八成以上是因安保人員疏忽而人為造成的。例如,在博物館安保人員管理制度中,明確表示,博物館全天都應有安保人員工作或值班。然而,大數據顯示犯罪分子對文物進行偷竊時,經常是抓住博物館安保人員交接班的安全漏洞,實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會多次踩點,全方面觀察博物館內實際情況,了解安保人員的工作狀態和交接班時間。在這種看似謹慎的犯罪過程中,其實漏洞百出。只要博物館內安保工作人員仔細觀察,用心防范是可以從犯罪分子的舉止行為中,了解其心態。首先,安保人員應注意旅客在館內的神態,要特別關注那些畏畏縮縮神態緊張的人群。其次,對于反復多次來管內,不仔細欣賞文物,但非常注意館內環境和安保人員巡視的人員,應對其嚴密看管。最后,如發現其確實存有犯罪心態和犯罪計劃,應適當的與當地公安機關取得聯系,及時處理,防患于未然。
第二點,提高博物館安保人員的法律意識,文物對于我國的歷史研究是具有極大意義的,所以保護文物責任重大。博物館內安保人員,首先要堅守職業操守,對于館內的文物不存在覬覦之心。對于價值連城的文物,相信很多人都會存在“妄想”,而作為博物館的安保人員,可能也會動“貪心”。此時應加強對博物館內安保人員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弘揚國家正能量,在教育過程中,可以讓老輩安保人員向年輕安保人員傳遞文物保護工作的崇高榮譽感。消除安保人員內心的雜念和欲望,令其抱著對文物的崇敬之心和對職業的崇高使命感展開工作。
第三點,加強工作人員對于安保監控的檢查。在博物館安保工作中,會出現巡邏外的監視死角,這需要博物館內安保監控人員的補充。在博物館安保監控室,應保持24小時都存在監看人員。監看人員應細致工作,對于館內的情況進行實時跟進,確保管內文物安全。如果監看室人員玩忽職守,那么館內的監控設備就毫無用武之地了。故而,應加強安保工作人員的監看工作意識,在利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保障管內文物的絕對安全。
3 引進先進安保設備
近年來,博物館根據相關安全規定引進高科技監控設備和報警系統。這對文物的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擁有高科技的技術防范,對于博物館的安保工作如虎添翼。第一點,設置旅客安檢設備。在我國很多博物館內實行的是工作人員手檢制度。這樣的檢查方法,對于旅客是否確實攜帶危險品和禁用品是很難甄別的。故而,在博物館文物安保工作中,應引進先進的安檢設備,加強對旅客所攜帶物品的檢查,確保館內文物安全不受危害。第二點,應在館內設置嚴密的監控設備,確保所有文物都在監控范圍,內保障館內文物的安全。例如,筆者所服務的博物館,對于館內的監控做到無死角,并對館內的監控視頻保留數月以上,可以隨時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監控查詢和回放。這樣的監控方式,對于博物館安保工作是非常有效的。
第三點,應引進最先進的博物館內報警系統,簡而言之,博物館內的文物展覽臺,具有壓力感受器,在文物進行移動時壓力感受器與博物館內報警系統相連接。此時,壓力感受器會向,博物館內的中樞警報系統發出信號,全館會出現緊急制動,博物館內安保人員應遵循博物館制定的緊急預備方案,展開安全處理。[3]第四點,博物館內應引進安全保障系統。針對于博物館所在地發生的自然災害,進行文物保障。例如,博物館所在地發生地震,會觸動緊急安全保障系統,對于文物進行緊急包裝和安全輸送處理。極大程度的保障了文物的安全,在天災面前,人類經常會體會到自身的渺小,但是對于我國文物的保護,我國安保人員一定要做好最后一道屏障,保護文物就是保護國家歷史。對于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寶藏,應存有一顆敬畏之心,以保護文物為己任,讓子孫后代都可以體會文物的魅力、學習我國的歷史。
4 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保障文物的安全,就要首先加強博物館安保工作。而加強博物館安保工作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內在有很多細節需要關注和管理。在建立機械防御的外殼下,應發揮安保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補充機械安保的不足。博物館安保人員應時刻堅守本心,立志做為國家館藏文物安保的最后一道防線。確保我國館藏文物的安全,保護我國國家珍貴遺產。
參考文獻
[1]耿毅.淺析博物館安檢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2017(00):364-367.
[2]胡守清. 淺談如何做好館藏文物的安全保護工作[A]. 《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2.
[3]趙成培.博物館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資訊,2017,15(3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