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婷 劉萍萍
摘 要:文章首先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展工程的政策指導和創建優質校要堅持在區域特色的基礎上發展為切入點,提出了高職院校可以依托地方區域特色傳統文化進行傳統文化服務的設想,其次以筆者所在的濰坊地區為例肯定了區域傳統文化的價值,著重分析了區域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發展的促進作用,比如優化育人環境、推動校風學風建設、形成地方特色資源、助力優質校發展等等,以及由圖書館開展區域傳統文化服務的優勢,確定了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的必要性,最終就高職院校圖書館如何做好區域傳統文化服務提出了可行性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區域特色,傳統文化
1、引言
2017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優質校建設被認為是高職院校的“雙一流”建設,在創建優質校的過程中,要以區域特色為旗幟,要在以區域為特色的基礎上 “固本培元”,并確立適合自身的發展定位。圖書館是大學文化的搖籃。文化傳承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圖書館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和向讀者輻射先進文化的責任。在優質校的建設中,圖書館的改革創新更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圖書館的建設對助力優質校的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義務。
2、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價值
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是一個區域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經過自身不斷“揚棄”所形成的深具當地特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精神風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道德規范、文化藝術、風俗習慣、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總和。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是一個區域的名片,優秀的傳統文化像一幅絢爛的畫卷。如筆者所在的濰坊地區,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例如范公亭、李清照故居、松林書院等特色古建筑,井塘、東峪村等保留完整的古樸村落,這些都是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瑰寶,還有楊家埠年畫、高密茂腔等等都是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然還有不少各個朝代的文人雅士,影響比較大的有蒲松齡、鄭板橋、范仲淹、趙秉忠,他們都給后世的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這些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這些優秀的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3、區域特色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發展的促進作用
3.1優化學校育人環境。高職院校的首要工作就是人才培養。但是,人才培養不但需要教書育人,更需要環境育人。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夠在高職院校內部形成良好的文化環境,熏陶師生的氣質,提高師生的涵養,還可以提高校園文明程度,進而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3.2倫理道德潛移默化。傳統文化大都帶有很重的倫理道德色彩,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對教師而言,有利于師德建設,和規范教學。更重要的是,大學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區域特色傳統文化能夠讓倫理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在校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健康發展,從而助力高職院校德育建設。
3.3校風學風建設。校風建設、學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以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滲透來帶動師生素質的培養,促進更加生動活潑的校風、學風的形成,進而促進歷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發展,最終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3.4地方特色文獻資源。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需要深度挖掘當地特色傳統文化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所做的文獻調查和數據挖掘可以形成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特色數據庫,將當地人文、風景、名勝古跡、風俗等信息匯集在一起,保存好這些資源,能夠為研究者提供詳實可靠的依據,為高職院校師生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以及歷史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3.5助力優質校建設。近些年來,高職院校在示范校、骨干校的競爭過程中經過了重新洗牌,現在高職院校都在奮力建設優質校,競爭日益激烈。在優質校的建設過程中,必須扛起區域特色的大旗,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能夠讓高職院校在優質校的創建中脫穎而出。
4、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區域傳統文化服務的優勢
4.1職能優勢。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能就是保存人類文化的遺產,這其中當然包含著傳統文化教育的職能。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文化傳承職能為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4.2文獻資源優勢。高職院校圖書館有著大量的文獻資源和電子信息資源,這就為為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搜集、加工、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原始材料。這些豐富的文獻、電子信息資料,是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4.3科技優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職院圖書館的電子服務種類和計算機技術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設中也購買了很多先進的設備,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自身完全具備條件以數字化和大數據作為載體,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用更加先進的傳播手段,來推動區域傳統文化的輻射和發展。科技優勢是圖書館展開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基礎條件。
4.4人員優勢。高職院校圖書館有很多分工明確的專業人員,例如:有善于圖書分類查找的流通崗位人員,有善于資料匯集整合的采編人員,也有善于閱讀推廣的推廣部人員。這些高度配合、分工明確的專業工作人員是圖書館開展區域傳統文化服務的根本條件。
4.5受眾優勢。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受眾大部分是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大學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在這個時期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達到了頂峰,他們可以快速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運用前人智慧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5、高職院校圖書館如何做好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
5.1做好資料收集工作。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前期需要做大量的調查準備和資料搜集工作,圖書館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都很豐富,利用好這些資源,可以為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打好基礎。必要的時候圖書館工作人員還可以實地考察當地特色傳統文化資源,完成對這些基礎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5.2依托傳統節日和區域特色傳統文化進行推廣服務。從遠古文明傳承下來的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圖書館可以開設傳統節日專題書架、微信公眾號推送傳統節日相關信息進行閱讀推廣工作,還可以開展傳統節日、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相關活動,比如模擬古代各種傳統節日儀式和區域特色民俗,體驗傳統節日儀式感。
5.3區域特色傳統文化講座。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邀請相關知名人士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講座,講述區域傳統文化的形成、歷史淵源及其文化價值;開設真人圖書館,通過真人講述父輩們的歷史,沿著祖先的歷史軌跡,探尋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魅力。
5.4區域特色傳統文化體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由此可見,體驗是最好的學習。開展區域特色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能夠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區域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區域特色傳統文化體驗可以利用禮儀、書法、經典誦讀、繪畫等方式;開展“行走+閱讀”活動,游覽區域特色名勝古跡,體驗地方民族、宗教文化,感受地方人文風俗,讓學生切身體驗地域文化之美,寓教于樂,在學習中探究方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成為地方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承者。
5.5舉辦傳統文化讀書會。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傳統文化讀書會,分享優秀的傳統文化書籍;開展經典誦讀、古詩詞大賽要引導學生多讀經典,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5.6打造區域特色傳統文化平臺。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利用現有數據資源,打造有廣泛影響的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數據平臺;開設區域特色傳統文化專欄;篩選比較突出的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經典篇章,建設區域特色傳統文化資源庫。通過圖書館主頁、微博微信之類新媒體渠道推送圖書館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服務信息,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最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