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幾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非常重視聽、說方面的教學。但隨著《英語課程標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不斷深化與推進,原有的以聽說為主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適應學生英語學習的持久性發展要求。要學好英語,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缺一不可。而閱讀,作為英語學習中一項重要的技能,就更需要從小學開始培養。
關鍵詞:課堂滲透閱讀教學;課后營造閱讀氛圍;積極性
在《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英語閱讀方面的要求是:能看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但目前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卻有如下誤區: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十分注重詞句教學,而忽視了對語篇的整體理解;十分注重閱讀結果,而忽視了在閱讀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筆者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面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 課堂中滲透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而課本是英語閱讀的主要渠道。要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教師首先要把握課本內容,吃透教材,有效合理利用課本原有知識結構,引導學生閱讀。在《牛津小學英語》教科書中,A板塊已經出現了較長的語篇對話,E板塊還出現了短文閱讀。針對此類閱讀材料我結合實際,設計了以下幾種閱讀方法:
a. 設疑式閱讀,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在學生閱讀之前,事先給他們設置懸念,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使他們有一定的目的性,減少了閱讀的盲目性,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效果。
【案例一】:《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E板塊
這是一則趣味性閱讀,主要內容是Nancy講述給她的好朋友聽發生在上周六下午的事:Nancy去書店買書,不幸被小偷偷了錢包,Nancy發現后連忙去街上追趕小偷,最終在一位阿姨和一位警察的幫助下將小偷抓住,錢包也被追回。若將此短文直接讓學生去讀,學生會感到很枯燥。于是我就在閱讀前設計了一些懸念:先在學生面前呈現一組連環畫(連環畫的內容正是講述了Nancy遭遇小偷后捉賊的整個經過),只是這組連環畫的事件發生順序是雜亂的。要求學生看圖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先將錯亂的畫面內容排列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我給予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還把他們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共同商討事件的發展。學生對此活動相當感興趣,最終整班同學討論出了兩種答案,并且各自還持有理由。針對這種情形,我并沒有直接揭曉正確答案,而是再次設下懸念,讓學生帶著疑問及渴望知道答案的目的,自行閱讀短文。此刻,整班同學都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最終確定了正確的排列順序,從而真正意義上理解了短文。
b. 多媒體輔助閱讀,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也要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在這基礎上培養他們閱讀的能力。多媒體輔助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它可以為學生呈現圖像、動畫、聲音、視頻,可以模擬仿真,可以實現虛擬的世界。它能加速學生感知過程,促進認識深化,幫助學生理解。
【案例二】:《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2 More exercise:閱讀材料中含有語法知識
語法知識在小學英語的學習階段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少。它作為一種抽象的概念性知識,讓認知能力還處于弱勢的小學生完全理解,完全把握是很困難的。而現在含有比較級這一語法知識的閱讀材料又出現在A板塊,對于小學生來說,又一次加深了難度。此時若教師沒能及時有效地引導好學生閱讀理解,很多同學可能會對本課的閱讀失去信心。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導其學生閱讀帶有抽象的語法點的閱讀材料呢?多媒體輔助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針對此段對話,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圖文并茂,聲形兼備的課件。以Dad與Jim的對話內容貫穿整個課件,以真實的情景呈現于同學面前。對于對話中難于理解的涉及比較級知識的句子我利用圖文并茂,直觀可視的方式展現在同學面前。
如:當Jim告訴爸爸他不善于體育,還與同學Ben、Mike在跑步方面作了比較。由于學生剛接觸副詞比較級,要理解對話意思有一定的困難,于是針對以下句子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幾個圖文并茂的場景:(1)Ben runs faster than Jim.(幫助理解run faster than...)(2)Mike runs as fast as Ben.(幫助理解run as fast as...)(3)Jim runs slower than Ben.(幫助理解run slower than...)
以及Jim所說的Im not doing well in PE.
反思:對于閱讀材料中帶有語法知識點的抽象的內容,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會盡量采用多媒體輔助技術,制作一些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課件,這些課件融聲音、圖片、動畫于一體,以優美逼真的效果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在和諧的氛圍中理解課文內容,更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課后創設閱讀環境,營造良好的英語閱讀氛圍
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除了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指導和滲透外,課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閱讀環境也是極其重要的。
(1)教師可以教材中的內容為模本,為學生編寫一些簡短的閱讀材料。材料難易程度要適當,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2)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英語閱讀競賽,如英語小故事演講比賽,英語朗讀比賽等。讓學生通過演講和朗讀培養閱讀的語感。(3)組織學生出一期全英文的板報。讓學生自己通過上網或書本上查詢相關英語板報所需的材料,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能力。
閱讀是英語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語言技能。而小學階段又是學生英語閱讀的起始階段,我們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認識到英語閱讀的重要性,更要從一開始就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G].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禹明.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英語課程改革[G].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仲菊亞,江蘇省常熟市,江蘇省常熟市吳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