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是教育資源,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學手段。它作為幼兒園物質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發展同樣具有關鍵的核心的作用。基于此,我們需要加強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高度重視,并及時地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本文從分析環境創設的意義入手,找出幼兒園環境創設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努力找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創設;問題;研究
一、 對幼兒園環境創設重要性的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道:幼兒園需要為廣大幼兒提供健康、多樣、優質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進而使他們感受到童年的快樂,最終能夠獲得支撐以后發展道路的有效經驗。基于《綱要》,我們可以看到,幼兒教育領域已經將環境創設和日常教學兩者放在均衡的地位,這也成為影響幼兒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環境創設成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擁有它獨特的知識體系,在上述前提下,開展幼兒環境創設要秉承“一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的基本理念,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同時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起來。
二、 幼兒園環境創設現狀
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幼兒教育領域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教師群體的年輕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幼兒教學觀念,幼兒群體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知識廣度越來越寬,也影響著教學方式的更新換代。師生關系更加平等,幼兒接受信息的途徑更是由單一的課堂轉變為MP3、MP4、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幼兒園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幼兒對外界的感知,并把這些感知轉化為思維的動力,引導幼兒思考與發揮想象力。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學是不需要過多的闡述,幼兒會以自己的固有經驗為基礎,對“春天”的具體含義有初步的了解。
三、 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幼兒園將環境創設融入活動的過程中,仍然出現很多問題。例如活動室空間太小,缺乏環境創設場地;對空間的利用不夠充分,不能很好利用三維空間;教師包辦代替過多,忽略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以至于所創設的情景無法吸引幼兒興趣;重視環境的美觀作用,而忽視了環境的實用性;不注重環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融合,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始終處于不變的狀態;加上環境創設過程普遍缺少道具,能提供給幼兒動手操作的材料很少,這些都是制約我們開展教學的障礙。基于環境創設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作用,解決這些問題,掃除這些障礙,需要進一步探討分析。
四、 解決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一) 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育行為
幼兒園環境創設除了由物質因素決定,還有非常關鍵的人為因素,教育者的觀念應具有前瞻性與包容性。首先我們要對幼兒園的實際環境和環境創設的設計要點有一個全面把握,進而充分兼顧幼兒園園內的具體環境和外部環境,力求兩者實現有機的結合。園外環境主要是相對于園內而言的,比如家庭、社會和自然等,這兩部分是根據地點設置情況而言的。其次必須具有更清晰的平等觀念與博愛觀念以及與幼兒相處的愛心與耐心,要用發展、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如果老師仍舊保持狹隘的眼光,認為只有成人才知道怎么布置才漂亮?色彩要怎么搭配才合理?一個平等和諧的環境創設就無從談起。
(二) 開設室外場地,拓展活動空間
現在還有很多幼兒園老師過度注重室內環境的創設,從而忽略了對其他空間的環境影響作用,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這些不均衡的環境方面對幼兒園環境的教育功能產生了負面影響。基于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空間狀態的利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情景創設課程搬到小區公園、學校操場等場地空闊的地域進行。如為圍欄涂色,裝飾小動物的家,還有對園內的綠化。有效地開拓幼兒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幼兒想象力和開拓思維的培養,同時讓幼兒擁有了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在視野范圍內處處有環境,在環境中處處有教育,充分發揮了環境教育的功能。
(三) 以幼兒為主體,增強主觀意識
環境創設是幼兒學習和生活活動的基礎,良好的環境氛圍是推進幼兒主觀意識發揮的重要方面。首先,我們必須要轉變教師的職能,真正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體,注重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次環境創設的過程應是幼兒與教師合作的過程,我們要為幼兒提供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比如降低墻面高度,在幼兒能夠開展活動的區域進行布置。幼兒在與教師一起創設環境的過程中,不僅獲取了新知識經驗,鍛煉了雙手技能,而且對自己親手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如在大班開展“我的祖國”專題教育活動時,在主墻上張貼了大幅的中國地圖背景,綜合幼兒、家長、教師三方面的作用,加大素材地搜集范圍和力度。將各地的特產粘貼到地圖的相應位置,可以讓幼兒對地區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四) 以教育目標為本,開展環境創設
在環境創設中,設計的目標應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即環境的創設要體現教育性,并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固然要體現孩子的特點,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有教育意義。從班級主墻飾到區域的設置、材料的投放都應充分考慮到教育目標。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我們要注重兩方面的開發,一是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當前的幼教環境,這可以說是最基本的前提,二是教師根據幼兒實際所進行合理的引導。首先,投放的材料盡可能是取自身邊的廢舊材料,并將收集材料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其次,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使其暗含著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相適宜的事物特征與相互關系,而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關系又是由低到高呈現漸進狀態所展開的;第三,我們要積極引導幼兒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不管是師生共同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還是教師自己單方面提供的環境材料,我們都需要樹立積極的教學理念,為支持和鼓勵幼兒的實踐活動提供最科學的支撐。
五、 結語
創立環境教學,是幼兒園教師為幼兒成長和發展鋪下的第一塊墊腳石,活動中進行環境創設,相當于給幼兒打開了一扇情感世界的大門,尤其是未諳世事的幼兒,能夠引導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幼兒感性思維及動手能力發展的效果。讓幼兒自主參與環境的創設,更能提高幼兒的理解力、創造力、想象力,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開發思維,創造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萬翠華.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幼兒的發展——班級主題環境創設體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6):77.
作者簡介:
梁向紅,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