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逐步改革與落實,學前教育管理體系出現了巨大轉變。學前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管理體制所遇到的問題與挑戰逐漸凸顯出來,由于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尚未形成獨立完善的教育體系與機制、管理職責模糊不清、管理機構與管理人員配置不健全,都會嚴重地影響到學前教育事業的順利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方法對于促進學前教學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當前學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創新,以推動學前教育今后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創新思考
一、 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面臨的問題
(一) 政府職責定位模糊
在計劃經濟體制這一大環境下,行政手段是政府的主要管理方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計劃經濟向著市場經濟過渡,學前教育管理方面的職責需要重新給予定位。但是對于政府的職能進行重新定位的過程中,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執行,另外,尚未給予學前教育高度重視,部分地區的政府管理職能被弱化,權利不清晰、責任不明確等問題相繼出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但是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當中,政府并沒有發揮出自身自責,主導作用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定。
(二) 各級政府職責不明確
從當前的大環境來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是在學前教育管理方面主要實行的體制,但因為各級政府之間的職責定位相對模糊,并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級別不同的政府在使用權限時較為隨意,權力過于集中這一問題時常發生。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管理方面,尚未對職責進行明確定位,另外,在建設相關制度與規范的過程中,由于之間依據的不同導致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最后,不明確的責任劃分使得推諉現象嚴重,出現問題時得不到及時解決,無法及時明確責任主體,開展這項工作時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
(三) 政府部門權責不清晰
盡管國家與各級政府部門之間已經意識到,權責劃分對于學前教育事業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在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對相關職責進行規定,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在開展學前教育工作時,并沒有根據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有效實施,監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其次,在與學前教育相關的管理文件與規范中,尚未明確規定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責任,所以部門地區在發展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等級的混亂現象。
(四) 組織管理機構不健全
在當前的學前教育組織管理機構當中,人員配備方面尚未制定明確的標準,不同地區間的教育行政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相關組織機構,并配置足夠的工作人員,但是相關人員的數量、職責以及資質等方面都沒有給予明確的規定。盡管之前對學前教育的行政機構與管理人員的資質進行明確劃分,在安排專業人員負責管理幼教工作時人員配備嚴重不足,規定較為廣泛實際的操作水平不高,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二、 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挑戰
(一) 加大政府主導作用
無論是政府建設還是行政管理,為大眾服務一直是最初的目標,學前教育在發展的階段,政府所能夠提供的教學資源十分有限,在社會當中上學難、上學貴這類問題普遍存在。在人的一生當中,學前教育屬于最重要的基礎性教育,學前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持,所造成的影響十分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應將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學前教育加大資源投入。
(二) 提高教育體制需求
分稅制這一財政管理體制得到實施之后,各級政府財政收入呈現了上升趨勢,學前教育的大部分資金,主要需要各級政府給予幫助,中央財政所占據的比例微乎其微。面對學前教育投入經費,中央政府應積極承擔一大部分,為地方政府緩解壓力,學前教育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 加強權責劃分要求
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學前教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學前教育資源并不充裕,國家在相關制度與綱要當中,為學前教育今后發展制定了明確需求,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得到了肯定,為學前教育管理體制今后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保障。為了滿足學前教育發展的需求,應拓寬學前教育資源,擴大基層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面對與日俱增的民辦幼兒園,政府應根據其實際情況給予扶持,對其進行有效管理,為學前教育管理改革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 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 保證教育的公平與質量
學前教育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就是促進公平,保證質量。所謂公平,就是用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為其提供相同的入園機會,質量就是讓幼兒所接受的教育質量要得到保障。質量與公平這兩者盡管在內涵上有著很大不同,但卻相輔相成,因此,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讓學生有一個公平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首先要對教育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有一個清晰的見解,保證學前教育服務質量。其次,優化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明確政府部門之間的權責,推動學前教育今后的發展。
(二) 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
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得到改革之后,所發生的變化主要聚集與經濟體制改革之后,服務經濟體制改革是其主要目的。政府的經濟職能與政治職能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之后得到了進一步分離,并沒有對學前教育的公益性進行深入了解,學前教育的各項職能被弱化。因此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過程中,學前教育在發展中的公益性應得到明確,并充分發揮出其獨有優勢。另外,政府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優化配置與合理規劃其公益性事業,推動其今后發展。根據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職能所發生的變化,明確政府在學前教育中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
(三) 分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
無論是區域還是城鄉,我國學前教育機構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分布不均衡問題,從區域方面來看,學前教育的普及與發展情況,東部地區明顯高于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學前教育的普及與目標明顯比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更高一籌。從城鄉方面來看,城鄉與農村之間的學前教育普及程度也有著很大差異,公立幼兒園的效果明顯高于私立幼兒園。因此,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在改革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其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落實,以滿足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
四、 創新學前教育管理主要措施
(一)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想要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政府與教育部門必須給予其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使用自身權利,以此推動學前教育事業今后的發展。第一,明確教育職責與主導方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前教育管理機制,豐富管理制度與內容,以此為基礎促進學前教育事業今后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人員相互監督,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解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管理水平。
(二)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在民辦幼兒園當中,教師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擁有正式編制的幼兒園教師較少。加強對園內師資力量的建設,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有效招收,提高教師待遇,加強對園內教師專業化的管理與考核,提高教學質量。定期舉辦教學方法探討會,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探討,取長補短,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園內還可以制定績效考核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的積極性,教師專業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為學生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
(三) 明確教育部門職責
以當地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為基礎,教育部門并以此為依據,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對學前教育機構進行統一合理的管理,并承擔相應的主管責任,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交流溝通,同級相互監督,嚴格遵守教育管理制度,在學前教育方面出臺相關方針政策。在幼兒園收費方面也要進行合理規劃,積極促進幼兒園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教育事業也進行了大力改革,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機制。幼兒在當前的社會中屬于一個特殊群體,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懷與保護,在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政府各部門應給予其高度重視,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促進其未來的健康快樂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文婷.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方向[N].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02).
[2]賈蘇霞.探究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J].新課程學習(下),2015(03).
[3]王曉波.當代我國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的分析與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3(19).
作者簡介:
田葉,陜西省渭南市,渭南市經開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