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君
摘 要: 一些高校學生的幸福觀呈現“缺乏社會幸福的內容、幾乎忽視過程幸福的體驗”兩種現狀。從微觀角度看,其幸福觀的影響因素中,關聯性比較明顯的包括金錢、友誼、理想、就業和生活等因素。
關鍵詞: 高校學生幸福觀 影響因素 微觀分析
生活現象,與一些高校學生的幸福體驗或者幸福觀有密切的關聯。從微觀角度分析,其幸福觀存在一些較典型的影響因素。
一、一些高校學生幸福觀的現狀
高校學生的幸福觀積極向上的因素,但在走向多元發展的趨勢中,一些人的幸福觀出現了諸如“缺乏社會幸福內容”等不夠科學和合理的情況,呈現一些典型的狀況。
(一)缺乏社會幸福的內容
由于大學校園相對獨立、缺乏父母長輩們叮嚀的環境氛圍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就像脫韁的野馬般自主抉擇人生的種種問題,但又因為缺乏比較成熟的思維指導,容易走進胡同而迷失方向,在如何看待和獲取幸福這個問題上同樣存在片面的情況。
“95后”的大學生成長于市場經濟發展充分的時代,在各種價值觀沖擊下,一些人對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多元發展又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使得部分大學生更多考慮的是個人層面上的幸福,對他人的人文關懷精神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普遍不足。
此外,在利益得失面前,缺乏良知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人心目中的幸福很多時候只是停留在比較簡單的生理需求的滿足或心理需要的實現。然而,這種太過注重自我利益得失的行為會嚴重阻礙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人為制造緊張的壓力,從而影響他們內心的幸福體驗。
(二)忽視過程幸福的體驗
在忙碌的社會環境中,一些高校學生的行為帶著過度的目的性,太過看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功利性比較明顯。因此,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某些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難以理解努力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的過程本身就能夠感悟和體會幸福,心理壓力較大,尤其是一些積極上進的學生,一旦遭遇失敗,就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甚至有可能陷入心理困境。
另外,由于過于關注結果而忽略過程,一些大學生會追逐自己設定的“名利場”,忽略校園里最為珍貴的同學友誼的建立和升華,忽略自我努力奮斗的體驗等。所以,擺脫結果的束縛、實現過程的自我滿足、追求健康的幸福觀仍然是高校學生幸福觀至關重要的內容。
二、高校學生幸福觀影響因素的微觀分析
影響高校學生幸福觀的因素,從宏觀的角度講,有社會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和學生個人層面等因素;從微觀角度著眼,則可從金錢、友誼、理想、就業和生活等因素分析。高校教育者應該重視和關注以下影響高校學生幸福觀的因素。
(一)金錢因素
在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最底層的需要是吃、穿等生理需要,必須通過金錢或財富保證它們的實現,如果缺少金錢,很多目標和需求就難以滿足,人就會產生不愉快的體驗,也就難說幸福。“在通常的情況下,富裕的人群相對于貧窮的人群來說,所獲得的幸福要多要大”[1]。幸福的實現離不開經濟基礎,正如“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又是萬萬不行的”觀點一樣,一些高校學生認為“面包”是各種社會活動得以維系的物質基礎,金錢是幸福的必要條件。既然幸福與物質或金錢財富有著難以割舍的關系,那么,在市場經濟逐利思想的影響下,一些高校學生確立幸福觀時無疑會被其左右。
在金錢至上、金錢萬能的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對于金錢的期盼就很容易被扭曲,甚至出現做什么事情都跟錢相掛鉤的局面,追求物質享受的現象也是金錢至上的典型表現。
(二)友誼因素
友誼是和諧人際關系的象征,而和諧人際在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屬于“社交、歸屬和愛”的需要,這是社會人不可或缺的內容。人際關系和諧時,高校學生的幸福體驗加強,對其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有促進作用,反之則會阻礙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而學生比較重要的人際關系是:宿舍關系、同班同學關系、社團關系和兩性關系。宿舍關系最為緊密,大家彼此“抬頭不見低頭見”,相互之間的融洽相處對他們的幸福觀產生的影響是最為普遍和長遠的;同班同學關系也很重要,班級在高校校園里還是屬于非常重要而緊密的集體,學生從該群體中收獲友誼等;兩性關系則是最為深刻的人際關系,愛情會對他們幸福觀的樹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社團關系雖然表現得相對比較松散,但它是基于一定的興趣、愛好和追求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如果處理得好,同樣也會對學生的幸福觀產生較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友誼是影響高校學生幸福觀的重要內容。
當然,愛情作為友誼中的獨特形態,它是人類情感追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國,獲得美滿的愛情,組建幸福的家庭是很多人一輩子都要為之付出努力的重要目標。如果高校學生在戀愛中收獲真摯而甜蜜的愛情,就會影響他們對人生和世界的認識或看法。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幸福會受到愛情的影響,沒有愛情,人生將失去很多靚麗的風景和色彩。大學生普遍認為婚姻家庭需要考慮雙方的愛情及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等因素,這樣才能讓愛情保鮮,讓家庭和諧,讓自己及家人幸福。因此,友誼因素對高校學生的幸福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理性看待這個問題。
(三)理想因素
“人們在精神上總要有所寄托,有所追求;生活中失去了充實的精神內容,難免會釀成痛苦和不幸”[2]。理想或目標是解決人的生存方向的根本問題。德謨克利特認為:“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黃金,它的居處是在我們的靈魂之中。”[3]人的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未來是否有追求,是否有盼頭。如果有明確的目標,高校學生就會有動力克服重重困難和考驗,而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過程中,他們又會不斷體會和積累各種愉快的幸福體驗。反之,如果沒有目標或理想,他們就會覺得干什么事情都沒有勁頭,就會整日處于渾渾噩噩、暈暈沉沉的狀態之中。有理想、有目標的學生會過得很踏實,內心也容易得到更多的滿足感,這是他們樹立正確幸福觀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也是學生在學校求學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任務。大學生對于理想的追求,必然要落到學習這個最基本的目標上。如果高校學生能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便會促進他們在生活、工作等領域得到良好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并對他們的幸福觀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反之,如果不能處理好學習問題,一些人就會因此產生心理壓力,有可能做出諸如作弊等不道德的行為,甚至會造成沒有自信、失去動力等不良惡果,最終影響學生正確、合理幸福觀的樹立。
(四)就業因素
就業是高校學生非常關注的一個焦點。近年來,高校學生的就業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高校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就業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高校學生在就業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增多,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幸福感受。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會發現某些不光彩的事情,如拉關系、暗箱操作、性別歧視、地方保護主義等,這種就業領域中的另類現象讓高校學生萌生心理沖突和矛盾,并影響其正確、合理的幸福觀的形成與發展。高校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關注社會,面對社會上崗位競爭激烈等現象,其內心會產生焦慮情緒,由此產生的壓力必然會降低幸福體驗。
可喜的是,高校學生大都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生,對就業有足夠的理解,并因此而具有了較強烈的進取心,他們普遍認為,幸福應該與就業的成功有很大的關聯。在獲得幸福的方式上,大部分高校學生都認為個人為就業的努力與奮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他們相信,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不會無緣無故地光顧你。所以,高校學生大都認為必須腳踏實地付諸辛勞,才能收獲更多幸福,不勞而獲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在職場中努力與奮斗也是獲取幸福的正當而有效的途徑。
(五)生活因素
費爾巴哈曾指出:“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4]高校學生的幸福觀還與其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影響其生活質量的因素有很多,課余生活及娛樂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學校的課余生活是他們的第二課堂,是保證他們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和必要補充。高校學生追求一種自由自在、輕松的生活狀態,體現了他們在“節奏快、壓力大”的現代都市環境下找尋屬于自己的寧靜心靈的需要。而娛樂是從人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的維度,高校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有效釋放積淀在內心深處的種種不愉快并產生愉悅的心情和健康的心理會影響他們的幸福體驗。高校豐富的課余生活和娛樂活動可以幫助他們保持心理健康,構建良好的幸福狀態,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合理的幸福觀。
健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又分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不容置疑,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物質和多姿多彩的享受,但是諸如食品安全、病毒變種等消極影響,會對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高校學生不能僅僅關注物質和金錢而忽視自身的健康。今天,我們的觀念在發生改變,尤其是在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隱形殺手的背景下,關注健康,特別是關注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很多家庭和個人的大事,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而高校學生是網絡時代的年輕一代,他們跟著時代潮流成長,并將健康作為幸福觀的內容之一,符合現今社會的發展特點,對他們正確幸福觀的樹立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要理性地看待高校學生的幸福觀現狀,也要深入分析影響他們幸福觀的各種因素。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幸福觀,教育者們必須認真研究和把握影響他們幸福觀的宏觀和微觀因素,爭取有的放矢地找尋對策對高校學生開展幸福觀教育。
參考文獻:
[1]林劍.幸福論七題[J].哲學研究,2002(4).
[2]陳根法,吳仁杰.幸福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25.
[3]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79.
[4]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