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娟 郭亞婷
【摘 要】在大數據不斷發展的新時代,信息技術作為創造財富的新模式融入到互聯網金融的實質中。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不僅解決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解決了交易成本的問題。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推進和發展,給客戶帶來便利的同時潛在的風險也逐步顯現,這些內部和外部風險威脅著客戶金融賬戶的資金安全性,也影響著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繼續發展。因此,怎樣才能確保正確引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則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文章首先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的情況進行簡單分析,發現其存在的風險,再利用評價指標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進行評估,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管理;信用體系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198-02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引領全球快速發展,信息作為核心要素帶來一場全球性質的技術革新,無法估量的影響力正高速影響著各行各業,不單單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巨大影響力,對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同樣產生了巨大影響力。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伴隨著相應的問題和風險,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互聯網金融是將互聯網和金融業相結合的新型產物,因此,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相較于傳統金融業更加突出,更加難以處理。
1 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和發展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和發展,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的金融業創新結合,不僅推動傳統金融業的突破性發展,也帶動其他金融產品取得巨大的創新成績。
1.1 互聯網金融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由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業相結合的產物,由此看來,互聯網金融是將互聯網的快捷性、便利性、高科技性的屬性融入到資金的融通環節,解決了傳統金融的低效率、高成本等問題。因此,本文將互聯網金融定義如下:以互聯網為通道,提供一切與金融相關的服務。互聯網金融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成本低、效率高、發展快、管理弱、風險大等。
1.2 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
雖然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中國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發展時間較短,但從中國市場現有的發展狀況來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P2P網絡借貸,是指借款人與貸款人直接通過第三方的網絡平臺自主進行客戶需求匹配。
(2)大眾籌資,是指通過團購或預購等形式向廣大網友進行的資金募集活動。
(3)第三方支付,是指客戶與非金融企業之間進行的支付活動。它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與各大銀行簽約的形式,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進行的客戶與銀行之間的支付模式。
(4)大數據金融,是指將客戶的各類數據信息通過計算機大數據分析進行分類挖掘,對客戶信息的一種預測行為。
(5)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將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升級和革新的必然產物。
2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的風險
2.1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由于互聯網技術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將互聯網與傳統銀行業相結合也是學習西方引進的,因此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互聯網金融真正在我們國家引入發展才短短30年左右,尚處于萌芽發展的過程。在這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也取得初步規模,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出現井噴式發展,不管是第三方支付,大眾籌資還是P2P等模式都在互聯網金融的大軍中占據自己的一席主位。馬云“雙十一”的淘寶網購,更是打響了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戰役,但隨之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也逐一顯現出來,各種言論紛紜而至。
2.2 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大致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法律風險。由于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發展較晚,短短30多年的發展歷程致使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責任不明確、不完善,造成主體缺位,只有針對傳統銀行的法律法規,而對于互聯網金融尚處于空白區,不僅如此,由于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而相關的監督管理又滯后,遠遠落后于互聯網金融的速度。
(2)信用風險。傳統金融業在交易過程中首要考慮的是信用的問題,而在互聯網金融中信用風險更加難以把控,不再與傳統金融業一樣可以通過客戶的信用評級進行選擇,互聯網金融需要將互聯網作為第三方中間人對其信用進行評級,增加一個環節將會增加相應的風險程度。
(3)網絡技術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互聯網技術是其助推器。互聯網本身存在較多風險因素,例如網頁漏洞風險造成一大批黑客的侵入,隨意改動網頁版面信息;網絡病毒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產生而產生,一代代新的病毒正在不斷影響著互聯網的發展,還有服務器時常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常常造成大面積的網絡癱瘓,甚至造成數據的丟失等問題。
(4)市場風險。無論是傳統金融行業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其本質都是金融業,是金融行業就會存在市場風險,市場的變動將會影響金融業的變動,例如存在資金流動風險指的是互聯網金融機構沒有足夠的資金流動來支持到期的債務等而發生的風險;還有價格變動風險、市場利率風險等。
內部風險主要是指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運行風險,主要包括運營風險和操作風險,運營風險是指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沒有及時了解外部咨詢導致企業沒有做出正確的調整決策,導致企業運營的失敗。操作風險主要是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員工在具體工作環節中沒有遵循具體的操作規定,因而給互聯網金融企業帶來的風險問題。
3 加強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建議
3.1 加快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建設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互聯網金融行業保持高速健康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出臺是必要的,是迫在眉睫的。當下互聯網金融出現的行業欺詐,金融犯罪等一系列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由于法律法規建設得不完善,因此,為了保障互聯網金融行業和經濟的良好發展,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也需要及時出臺,及時修正。
3.2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風險無論是在傳統的金融行業還是在新型的互聯網金融中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我們可以類比傳統模式采用實名認證或面部識別的方式,利用現有的大數據技術建立互聯網信用體系,用戶只要在網上進行金融操作時,就必須通過自己的面部識別進行下一步操作,這樣的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采用,對于信用風險達到了一定的預防效果。另外中國人民銀行擁有征信體系,可以對互聯網金融機構開放,并加強對交易流程與反欺詐系統的建設,使P2P網絡借貸平臺等互聯網金融平臺交易更規范,信用評級更方便取得。
3.3 加強互聯網技術研究與網絡安全防范
加強網絡技術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首先可以加強互聯網技術的研究,提高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安全性,隨著技術的提高,互聯網技術風險將會減少;其次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時需要提高警惕性,要具備一定的安全保護意識,對于非法鏈接不隨意查看,對于陌生消息不隨意接收等,網絡病毒總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每一位用戶應做到謹慎和防范。
3.4 提高營運風險意識和相關操作意識
互聯網金融營運方面的風險本文是從兩方面展開,一個是內部管理風險,另一個是產品研發風險。對于內部風險來說應當嚴格控制,可以聘用專門的管理者來做經濟人,這樣兩權分離可以更好做到紀律嚴明控制內部風險;而對于產品研發的風險應當嚴格把控兩個方面:一是要認真做好前期調研工作,通過調研分析出目標客戶群、客戶群的需求、產品投入市場后的預期收益及反響;二是研發一旦確認必須嚴格按照前期設定和規劃進行,不能隨意變更,嚴格控制產品研究、投放市場的各種程序,對創新產品的安全性、實用性進行檢測。互聯網金融還存在操作層面的風險,要想嚴格把控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展開:一是制定本機構的詳細的操作流程,嚴格按照制定的流程開展工作;二是對機構員工進行監督,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情況。
參 考 文 獻
[1]喬婧祎.基于小微金融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6(54).
[2]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7(10).
[3]朱佳喜,蔣天文.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風險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