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榮花


【摘 要】以服裝產業發展為主的石獅市,擁有紡織服裝及相關配套行業企業10 000多家,年產值1 000多億元,是中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之一。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訂單生產。新經濟常態下,許多企業不斷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在“互聯網+”的驅動下,時空進一步壓縮,由此,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對財務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創新的人才需求模式進一步觸動地方產教融合,引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進一步思考企業財務人才培養問題。文章側重于調查分析經濟新常態下石獅市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才需求的現狀,并結合人才需求的特點,反思地方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經濟;財務人才;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265-02
1 經濟新常態下石獅市小微服裝企業發展現狀
經過30年的精心培育,石獅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原料、紡紗織布、漂染整理、成衣加工、輔料生產、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中國石獅國際時裝周為平臺,以石獅服裝城、國際輕紡城、世茂摩天城構筑“三城一體”的中央商務區,融合鴛鴦池布料市場、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塔前服裝機械市場,構成獨具特色的石獅紡織服裝商貿區。由此衍生出幾千家小微型服裝企業。全市深入實施“東方米蘭”計劃,成立紡織服裝產業聯盟,以“互聯網+服裝”創新商業模式,建設和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基地、新型染整產業循環發展園、甲骨文紡織服裝創新發展云等一批平臺載體,建成國家紡織面料石獅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石獅服裝及配飾產業研究院、國家紡織信息中心石獅分中心,推動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
紡織服裝業在大規模的轉型背景下,對企業財務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員多數為老板娘,另外企業再委托財務服務機構報稅及做賬。當下面臨3個問題:一是小微型企業財務核算簡單,設置財務崗位是否有必要;二是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外包是否合適;三是新經濟常態下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員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下文將針對以上3個重要問題進行思考。
2 石獅市小微服裝企業財務人才需求現狀及瓶頸
從近兩年石獅服裝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企業整體創造收益的情況還是比較穩定的(從2016~2018年上半年統計數據來看),但剖析數據的具體來源會發現,目前石獅市的服裝企業,特別是大型的傳統服裝企業創新度不多,設計人才緊缺,資金鏈不足,運營艱難。反之,大量的小微型服裝企業,以部分電商企業為主,創造收益的能力越來越強,現金流量大,資金充裕。通過現場調查了解到,多數新興的小微服裝企業注重現金流管理,產品設計新穎,創新銷售模式,整體發展迅速,成長能力強。針對這一類新經濟狀態下的小微型服裝企業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企業現金流管理意識強、預算管理能力強、善于學習企業創新銷售模式、對新事物的認知及學習能力強、敢于創新。傳統的小微型企業財務人員素質要求:細心、會意、基本的專業實操能力、專業的代理記賬能力。有些甚至是沒有從業資格的,特別是從2017年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后,更多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工作由行政兼職,委托給代理記賬公司,結果也是不容樂觀,代賬公司出于效率、成本效益考慮,多數也是比較應付式的,甚至也會出現遺漏申報納稅等情況。通過對66位石獅小微服裝企業管理人員進行調研,他們對企業財務人才的現狀也做出了不同的評價(如圖1所示)。
基于以上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員需求的現狀考慮,進一步思考:如何解決新經濟狀態下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才的需求問題。
3 如何解決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才的需求問題
通過分析新經濟常態下地方小微型企業財務人才需求的現狀及瓶頸得出,創新型財務人才需求急迫。創新型財務人才是指,在熟練掌握不同行業財務核算的基礎上,有較強的企業財務預算能力,制定與企業中長期戰略目標相匹配的財務預算計劃,及時跟蹤企業的資金管理計劃,為企業提供合理的資金融通建議,自主學習能力強、善于使用創新辦公工具的財務人員。創新型財務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高,人員的期望薪資待遇要求必定也是高的。如何實現這樣的平衡,滿足地方小微型企業財務人員的需求,同時,為企業解決用人難的問題。由此,提出以下3點建議。
(1)創新企校深度融合,培養應用型財務人才。通過企業實踐導師進課堂的訂單班式教學,實現財務專業畢業生從學校到企業崗位的“最后一公里”賽跑。讓用人單位參與到財務人才創新培養的閉環中,實現應用型財務人才培養落地的使命。
(2)充分發揮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作用、培養綜合性的創新財務人才。通過鼓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慕課、在線課程、創新實踐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團隊協助的能力及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創新型財務專業畢業生通過碎片化的知識、社交化的平臺、移動化的工具、虛擬化的場景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甄別與深度思考,跨界(專業)融合,實現綜合性素質的提升(如圖2所示)。
(3)就地取材、建設有效學習路徑。提供給企業在職非財務人員學習財務專業實踐技能的平臺,特別是小微型服裝企業的老板及老板娘。創新特殊類群體財務實踐技能學習的課程設計要求通俗易懂、簡單實用。根據市場需求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課程級次,激勵在職人員的學習熱情。
4 保障石獅小微服裝企業財務人才需求的舉措
為更好地解決地方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才的需求問題,鼓勵在職非財務專業人員進校(其他學習平臺)學習,倡導地方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財務專業人才培養,地方政府及相關服務機構可從企業在職人員進修、地方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驅動因素及創新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3個方面給予一定的保鼓勵措施。
(1)通過采用新舊市民積分進修補助模式,鼓勵在地化管理人員財務專業技能進修學習。當下實行的地方新市民積分補助政策在鼓勵在職人員進修方面力度仍有所欠缺,結合石獅小微型企業人員結構的特點來看,管理人員(作坊式企業的老板)財務技能(知識)進修是極其重要的。積分進修補助模式僅針對新市民顯得有些不足,建議取消該項限制,給新經濟狀態下的創新型財務人才培養開設新途徑。
(2)鼓勵企業參與到高校的創新財務人才培養的閉環中,發揮企業對財務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反饋人才培養的痛點,把未來幾年財務專業人才實踐弱點問題提至在校期間輔導。相關部門可以把這項內容列入企業申報相關政策補貼的評審項目,鼓勵企校深度融合,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的應用型財務人才。
(3)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財務人才培養機制,大膽進行專業建設優化升級,鼓勵教師不斷嘗試教學模式融合增效,鼓勵專業學院加強教師隊伍重構提升,引產入教。著重提升在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自主學習能力、跨專業融合創新能力及風險防范能力。例如,加大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獎勵力度、評選創新教學教師新星、資助優秀教師進修培養機會、鼓勵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獎勵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等。
5 結語
本文立足石獅市,基于對石獅市小微型服裝企業財務人才需求的觀察,分析目前小微型服裝企業用人的需求特點,從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角度出發,提出在地化的在職財務人才培養、高校創新財務人才培養,并提出3點保障建議。以上觀點皆由個人的社會實踐與高校教學經歷總結得出,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會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力求進一步完善。
參 考 文 獻
[1]生洪宇.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7):11-12,31.
[2]劉利群.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以金融危機為背景[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4):122-124.
[3]張卿.民營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