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超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最基本方式和方法,同一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手段不同,對學生接受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要想使學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就要以學生為中心,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觀察、感受、感悟和感化能力。當教師相信了學生,就應當允許學生犯錯并能給予原諒,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并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運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思考和理解,最終獲得真知。
[關鍵詞]課堂教學;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發展學生的智力,還要提高學生的智力及創造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要認真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怎樣才能備好課呢?第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引入,這一課是整個立體集合這一章的第一課,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結合生活當中的實物去看待數學問題,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分析問題,體會事物是互相聯系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二: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第三:要能很好的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二、 注意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尖子生的培養,而忽略差生或中等生,這樣勢必會造成尖子生更“尖”,面差生更“差”的現象,從而造成本來就參差不齊的現象更加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重視思想上的溝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教”,而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對教師缺乏信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這一點,要多和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迎接高考的緊張感,尤其要清除差生的自卑感,陪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變被動為主動。(2)教學和任務分層。課堂教學中,授課內容要難易結合,讓各層次的學生均可參與、均有收獲。課后作業難易結合,讓各層次的同學均有可完成的任務,都能品堂成功的喜悅,體驗成功的快感。(3)重視學生間的互動,提倡小組合作學習。高中生與自己聯系最多的是同學,如果能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可以達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在小組分配時,可以尖子生、差生、中等生相互搭配,這樣可以在小組間相互幫助、相互趕超,更有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
三、注意采用靈活的數學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里的教學方法,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且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采用的學習方式。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使用具體的教學方法時,必須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探究、活動及自主學習能力加以考慮和了解,改變傳統的只依照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現狀,提高數學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有效性。例如,在講“簡單隨機抽樣”時,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從班級內隨機選擇10個同學,布置如下問題:如果從這10個同學中隨機抽取1位同學,可能會出現幾個結果?如果從這10個同學中隨機抽取2位同學,可能會出現幾種抽樣值?讓學生通過實際分配得到結果。通過這種靈活的方法,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抽樣取值的理解,又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注意提問的策略——問題要有層次性
教師要依據內容設計,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使學生達到逐步理解;啟發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由已知向未知進行遷移,切合學生的思維流程。又因為學生差異的層次性,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方法也不同,所以提問應充分考慮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被觸動,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參與思考的積極性。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是思維的方向。數學思維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
五、注意讓學生自主承接學習責任
進行學法指導的前提是學生要有學習自主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上。首先是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即把外在的誘因和強制轉變為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把外在的誘因轉化為學生的喚醒方式,讓內驅力自發產生,把學習活動變成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學習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把外在強制的學習任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責任,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給自己學知識,教師僅僅是引路人。當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種責任時,就會產生上進心,責任就轉化為一種動力,伴隨著他們的生命成長與發展,學生就會把自己的學習看作洗臉、穿衣服一樣的事情去對待。久而久之,這種帶有責任性的學習就會形成一種自然習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里我們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的老師要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效益、質量,就要對自己平常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割析、挖掘、創新,努力探索并構建適應新課改時代發展的要求、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新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免受上課就是受罪之危害,享受和諧、寬松、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才能發展學生的獨立自主性、自覺主動性和創造積極性,才能充分體現你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