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楣
【摘 要】目的:了解丁螺環酮、帕羅西汀聯合用于焦慮癥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9例焦慮癥患者作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另選取29例焦慮癥患者作研究組,在帕羅西汀用藥基礎上輔以丁螺環酮輔助治療,將兩組患者用藥后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展開比較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用藥后焦慮程度評分均下降,但研究組患者下降更明顯,療效更顯著;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3.44%、20.68%,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丁螺環酮、帕羅西汀聯合用于焦慮癥治療中效果顯著,無明顯不良反應,遠期應用前景可觀。
【關鍵詞】丁螺環酮;帕羅西??;焦慮癥;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1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02
焦慮癥也稱焦慮性神經癥,屬于一種以焦慮為典型病癥的神經癥,其它癥狀表現包括幻想、抑郁、異常興奮、焦慮等,還可使病患出現心悸、不安、胸悶、頭暈、失眠等不適,病情嚴重的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危害性強[1]。近年來,因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加,焦慮癥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這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重視。當前臨床可用于焦慮癥治療的藥物相當多,但是不同治療方案的療效與安全性存在差異,而我院結合焦慮癥疾病狀況,采用丁螺環酮、帕羅西汀聯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F將臨床用藥治療總結且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北京市順義區精神病醫院接診的焦慮癥患者中隨機選取58例分作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9例),其中研究組男14例、女15例,年齡25-46歲,平均(33.2±0.5)歲,病程0.3-7年,平均(4.2±0.3)年;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26-45歲,平均(35.1±0.2)歲,病程0.1-6年,平均(3.8±0.7)年。所有患者均滿足《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10次修訂本,ICD-10)[2]中關于焦慮癥的診斷標準,均無酒精或藥物依賴者,無嚴重軀體疾病者,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兩種病患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丁螺環酮(江蘇恩華藥物股份有限公司、規格:5mg/片;批號:國藥準字H19991024)治療。用藥標準為:第1周:3次/d,5mg/次;第2周:3次/d,10mg/次;第3-6周:2次/d,20mg/次,持續用藥治療3個月。
研究組:在丁螺環酮口服治療(用藥方法同對照組)基礎上另輔以帕羅西?。ㄖ忻捞旖蚴房酥扑幱邢薰?、規格:20mg/片、批號:國藥準字H10950043)治療。帕羅西汀用藥標準:初始治療時,1次/d,20mg/次,早餐后口服,結合病情嚴重程度,酌情加量,以10mg/周的標準遞增,2周后將用藥量增加至40mg/d,持續用藥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將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焦慮程度與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展開對比。其中焦慮程度以漢米爾頓焦慮量表(HAMA)給予評定,低于7分:無焦慮癥狀;7-13分:可能有焦慮;14-20分:肯定存在焦慮;21-28分:存在明顯焦慮;超過29分:有嚴重焦慮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計算得出的最終結果以SPSS16.0統計學軟件展開處理,臨床療效(焦慮程度評分)以()表示,采用t檢驗;用藥安全性(不良反應發生率)以[(例)%]表示,采用x?檢驗,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前、后的焦慮程度對比
從下表1中數據值可看出,兩組患者用藥后焦慮程度評分均下降,但研究組患者下降更明顯,效果更顯著,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充分表明研究組患者聯合用藥后療效更佳。
2.2 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兩組患者均積極配合此次調查,無一例中途退出。研究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4%(1/29),其中口干1例;對照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68%(6/29),其中口干2例、惡心1例,食欲減退3例。發生了不良反應的患者均給予針對性處理后癥狀改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4.06,P<0.05)。
3 討論
焦慮癥屬于神經類疾病中的一種精神障礙,發病率相當高[3]。焦慮癥和人正常焦慮時的情緒反應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1)它會無緣故的開始緊張、焦慮與恐懼;(2)它主要指向未來,患者總認為即將有危險來臨,但病患自己又無法講出究竟有何危險或威脅;(3)病癥持續時間較長,幾周、幾月或數年均無法得到根治,遷延難愈。焦慮癥不僅伴有持續性或發作性的驚恐緊張癥狀,還伴有頭痛、失眠、心悸等一系列軀體癥狀。
焦慮癥和相關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等調節失常相關。現今臨床可用于焦慮癥治療的藥物包括三類,即三環類抗抑郁劑、苯二氮草類藥物、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其中苯二氮草類藥物因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臨床已限制了此類藥物的應用。而本文中用到的丁螺環酮的主要成分為鹽酸丁螺環酮,已經上市近30年,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該藥對對5-HT1A有較強的親和力,有完全的突觸前激動劑功能與部分的突觸后激動劑功能[4]。該藥在應用時,主要作用于突觸前膜上的多巴胺受體,獨特的反饋抑制功效,使焦慮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實現了抗焦慮的目的,但丁螺環酮單獨使用藥物副作用大,且療效不顯著,需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提高療效的同時,又能使藥物副作用得到中和。
而帕羅西汀屬于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可阻止神經元再攝取5-HT,使中樞神經系統5-HT的作用增強,展現出抗焦慮、抗抑郁之效,且對乙酰膽堿有較高的受體親和力,用藥后無明顯不良反應,療效顯著。
因而本文中通過將丁螺環酮、帕羅西汀聯合用于焦慮癥治療中,發現用藥后焦慮程度改善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等均優于僅使用丁螺環酮治療的患者(P<0.05)。因此我們認為,丁螺環酮、帕羅西汀聯合治療方案用于焦慮癥治療中可使患者焦慮癥狀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用藥簡單方便,安全性高,可使患者盡快康復,回歸到正常生活、學習與工作中,有必要繼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姜明剛,賈天成,楊世濤,等.丁螺環酮合并帕羅西汀治療焦慮癥的隨機對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2,24(8):1301-1302.
劉鐵榜,楊海晨,沈其杰.ICD-10心境障礙診斷標準在中國的應用與修改建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6):407-410.
崔元孝,趙圣蘭,馮肖亞.帕羅西汀聯合普萘洛爾治療廣泛性焦慮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7):572-574.
張偉,董玉姝.丁螺環酮合并帕羅西汀治療焦慮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