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玲 常廷榆
【摘 要】目的:評價將細節化護理用于兒科輸液室中的實踐效果。方法:從2017年12月2018年2月進入本院兒科輸液室接受輸液治療的患兒中選出1000例,依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以上患兒分成實驗護理組(500例)、參照護理組(500例),實驗護理組選擇開展細節化護理,參照護理組選擇開展常規性護理,評比兩組患兒出現靜脈重注的情況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實驗護理組患兒的靜脈重注率低于參照護理組;實驗護理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參照護理組;二組對照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輸液室的護理過程中踐行細節化護理模式,有助降低靜脈重注率,且可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兒科輸液室;細節化護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2
兒科輸液室屬于醫院門診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其護理服務是否規范將會影響到醫院醫療水平的體現。但因就診病人流動性較強,每天輸液量較大,患兒自身表達能力、自控能力均較差,這些因素給兒科輸液室護士的日常工作帶來不少難題[1]。為能提升輸液室護理服務質量,本文從進入本院兒科輸液室接受輸液治療的患兒中選出1000例為對象,著重探析將細節化護理用于兒科輸液室中的實踐效果,報告詳細內容見下:
1 對象、方法
1.1 調查對象 從2017年12月2018年2月進入本院兒科輸液室接受輸液治療的患兒中選出1000例,上述患兒都需進行靜脈注射藥物的有關治療,陪護家屬簽署了此次調研的知情同意書;已排除不能配合輸液室輸液工作者;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以上患兒分成兩個組(實驗護理組500例、參照護理組500例),實驗護理組:259例男性患兒,241例女性患兒,年齡處在8個月-7歲間,平均(4.2±1.25)歲;病程平均(5.7±2.76)天。參照護理組:263例男性患兒,237例女性患兒,年齡處在7個月-8歲間,平均(4.3±1.28)歲;病程平均(5.8±2.78)天。對兩組一般臨床信息與資料展開探究,均沒有突出差異性(P>0.05),可實行對照評估。
1.2 方法 參照護理組選擇開展常規性護理,即患兒家屬取到藥物以后將其交予接診護士,核對清楚有關信息且簽字確認無誤;護士向患兒家屬講述輸液中需注意的重點事項,再運用常規方式為患兒實施注射輸液。
實驗護理組選擇開展細節化護理,操作為:(1)輸液之前的細節化護理。首先給予患兒合適的環境護理及心理疏導干預。除了常規的輸液前健康宣教外,護士需依據每位患兒的性格表現、情緒變化予以心理干預,可以在兒科輸液室的墻壁上張貼部分卡通墻貼,用以疏解患兒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也可以在輸液廳設置墻貼,并定期更新不同類型的兒科護理知識,以宣傳相關的護理類知識。然后,仔細核對醫囑信息及藥物資料。兒科輸液室內的環境相對較復雜,同性別、同一姓名的患兒也較多,接診護士接收到輸液治療單時,要反復、仔細和家屬進行信息核對,待確證無誤后簽上全名,以防出現護理差錯。再者,要向患兒家屬提供輸液前的“告知服務”。對患兒施行靜脈穿刺以前,護士需把輸液時間、藥物總量及自行調整輸液速率的危害等情況告知患兒家屬,做好患兒安撫工作,并告知拔針后需按壓靜脈穿刺點的具體時間。(2)穿剌時的細節化護理。首先選擇合適的穿刺血管。幼兒血管一般都較細、較滑,為能確保穿刺成功,護士宜選擇容易固定、便于監護、不易扯的部位實施穿刺;對于手背靜脈實施穿刺者,要盡量選擇橈骨莖突、尺骨莖突皮膚薄區以及第三掌三角形部位,以便穿刺后較易固定,減輕患兒痛感感。對于中、重度脫水者,宜選擇負壓進針法實施穿刺,以便順利輸液。另外,幼兒四肢接受靜脈輸液同時,應依據其肢體的大小,酌情選用小手板進行良好固定,在手腕、小手板間墊上紙巾,使患兒更有舒適感。穿刺期間,護士可運用安慰性的語言和患兒交流,并準確構建靜脈輸液通道,爭取一次性穿刺成功,減少護患糾紛的出現幾率。注射期間強化巡視力度,大約每間隔30分鐘巡視1次,注意提醒家屬隨時觀察患兒穿刺點的改變情況,若有異常及時予以應急處理。(3)輸液后的細節化護理。選擇最佳拔針時機,大部分幼兒的輸液總量相對較少,若輸液瓶中殘留的藥物過多將會干擾治療成效,故此,護士宜選擇最佳拔針時機,待茂菲氏滴管內的液面未降低時進行拔針操作;選擇直壓拔針法拔針的時候,需把調節器移到輸液管的終端濾器上,使針頭漸漸往外拔,做到先慢后快,以防出現淤血。輸液完成后,護士提醒患兒家屬留觀約10-20分鐘,同時依照患兒所患疾病和使用的具體藥物,囑咐家屬相應的不良反應、注意事宜、復查時間等內容。
1.3 評比指標 記錄、對照兩組患兒出現靜脈重注的情況和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1.4 數據統計和處理 對患兒各項調查數據進行分類統計,使用SPSS22.0軟件予以計學處理,當中,計數數據表達為 (n/%),計數數據的對比經過 2檢測,當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 結果
實驗護理組患兒的靜脈重注率低于參照護理組;實驗護理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參照護理組;二組對照差異性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記于表1:
3 討論
靜脈輸液對于幼兒而言屬于侵襲性的操作,大多數患兒在穿刺時的配合度偏低,同時患兒家屬出于擔心患兒會帶有負面情緒,進而給臨床輸液工作及相關護理帶來較為不利的影響[2]。鑒于此,針對兒科輸液室的患兒施行細節化護理措施,可將“以患兒為核心”的護理理念貫穿于輸液前、穿刺輸液中和輸液后三個階段中,為患兒提供舒適、優質、周到的輸液護理,使輸液室的護理工作更具效率性、安全性,促使所有患兒順利地完成輸液[3]。
此調查中:開展細節化護理的實驗護理組的靜脈重注率、護理滿意度都優于開展常規化護理的參照護理組,二組對照差異較大(P<0.05)。
由此可知,在兒科輸液室的護理過程中踐行細節化護理模式,有助減少靜脈重注現象,并可提高患兒家屬對輸液護理的滿意程度,應推薦運用。
參考文獻
楊燕萍.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價值及臨床滿意度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3):369-370.
王立燕,江玲.健康教育在兒科留觀輸液患兒及其家屬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1):108-110.
王蘇珍,劉晶晶,鄭燕燕.兒科開展優質輸液護理服務的措施和成效[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2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