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嘉雁
【摘 要】目的:探討經皮膽紅素測定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在我院產科出生的新生兒,在新生兒出生1-7天內進行經皮膽紅素監測,對監測結果呈陽性的患兒進行血清膽紅素測定,并給予對癥和雙光照射治療,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4858例新生兒中有204例經皮膽紅素動態監測呈陽性,經皮膽紅素水平為252.85±28.65 umol/L,與血清膽紅素水平呈正相關,經治療后膽紅素水平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皮膽紅素測定具有操作簡便、易于動態監測新生兒膽紅素水平,對于及早診斷和干預治療有較大臨床意義。
【關鍵詞】經皮膽紅素動態監測;新生兒黃疸;雙光治療;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因膽紅素聚在體內而引起組織器官或皮膚黃染,臨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新大多黃疸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但嚴重的可能出現高膽紅素血癥,若治療不及時,會進展為核黃疸 ( 即膽紅素腦病),損傷患兒神經系統,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1]。對此,準確斷新生兒黃疸的嚴重程度并實施動態監測是關鍵,有利于早發現新生兒黃疸,通過早干預防止高膽紅素對新生兒組織器官造成損害。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新生兒黃疸經皮膽紅素早期動態監測和靜脈采血測定,并及時進行診斷并給予一定的干預措施,探討其對新生兒黃疸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產科自2016 年 1 月 ~ 2016年 12 月出生的新生兒共計4858 例 ( 除外應嚴重外科疾病轉院治療的新生兒),每天經皮測定膽紅素一次 1 次,監測得高膽紅素新生兒204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85例;患兒胎齡最短35.57周,最長41.71周,平均胎齡39.01±1.23周,低于37周12例;出生體重最小2180g,最大4500g,平均體重3354.36±389.99g。
1. 2 處理方法
1.2.1 監測:(1)經皮膽紅素測定:采用經皮黃疸儀(型號:日本產美能達JM-103 ),在新生兒出生的第1-7天均進行經皮膽紅素動態監測,監測時間為每天早上新生兒沐浴前。測量部位:每一個新生兒選取三個測量部位,這三個測量部位分別在前額部、面頰部和胸部選取。前額部的測量部位為兩側眉弓的連接中點處;面頰部可任意選擇左右兩邊;胸部的測量部位為胸骨柄處。測量方法:在測量之前,將經皮膽紅素測定儀器充滿電備用,用酒精將探頭輕輕擦拭以達到消毒的作用,將測試點處的周圍皮膚固定,儀器與測試點保持垂直,使得探頭能與皮膚全面接觸,不存在空隙。將探頭向下按壓,在三個測試點分別測試,記錄儀器所顯示的讀數,將三個讀數取平均值,所得到的數值即為經皮膽紅素值。(2)血清膽紅素測定:雙面光療治療前采集所有患兒靜脈血2ml,使用全自動生化儀,采用重氮法測定血清膽紅素水平。
1.2.2 干預措施:除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如維持酸堿平衡、給予腸道益生菌補液治療、抗感染治療等外,使用雙光照射治療。方法為:雙面光療7小時。并于干預治療后再次經皮膽紅素測定。
1.3 觀察指標 比較所有患兒經皮膽紅素水平、血清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并分析經皮膽紅素水平與血清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間的相關性。為方便比較,經皮膽紅素測定結果的單位轉化為1mg/dL=17.1umol/L。
1.4 療效評估:干預治療后患兒鞏膜、黏膜黃染明顯消退,經皮監測膽紅素水平<101.2umol/L為顯效;膽紅素水平為101.2-171.0umol/L為有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為無效。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經皮膽紅素水平、血清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α=0. 05。
2 結果
2.1 治療前情況:204例患兒經皮膽紅素水平為252.85±28.65 umol/L,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為241.91±39.43 umol/L,血清間接膽紅素水平為230.05±38.13umol/L。所有患兒經皮膽紅素水平與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經皮膽紅素水平與血清間接膽紅素水平間進行配對t檢驗分析,經皮膽紅素水平均優于血清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4.853和10.534,P均小于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經皮膽紅素水平與血清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593和0.604,P<0.05)。
2.2 治療后情況:經干預治療后,經皮膽紅素水平為118.74±48.50umol/L,治療前后經皮膽紅素水平配對t檢驗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值35.935,P<0.05)。顯效86例,有效111例,7例無效給予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總有效率為96.57%。
3 護理
3.1 做好宣教 在新生兒入院治療時對家長進行黃疸治療以及經皮測膽紅素等相關治療方法的宣教,宣教的主要內容包括:新生兒出現黃疸的臨床癥狀表現、可能會導致黃疸出現的常見疾病以及疾病對新生兒的危害、治療黃疸的方法、動態監測膽紅素的目的和作用以及經皮測膽紅素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項。在新生兒接受黃疸治療時保證家長全面配合理解,如果家長出現任何疑問都要進行耐心的解釋。
3.2 經皮測膽紅素測量護理 在對新生兒膽紅素進行測量時保證有家長在場,在每次測量之前都要用一定量的酒精對探頭進行消毒,要等到酒精完全揮發掉之后再進行測量,以免酒精對患兒造成傷害。測量所使用到的儀器在工作時會出現短暫的強光,這時要提醒家長注意保護患兒的眼睛。要想使得每次測量出的數據都準確有效,探頭應該與患兒的皮膚保持垂直。
3.3 信息反饋 測量得到的結果應準確無誤的告知家長,所得到的血清膽紅素測量結果也應該及時告知家長,在家長的配合下進一步確定患兒的治療方案,由醫師負責向患兒家長解釋治療方案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3.4 動態監測經皮膽紅素數值 新生兒在入院接受治療期間,應每日都進行常規經皮膽紅素測定,如果新生兒的病情較嚴重需要進行藍光照射的,應該在接受藍光照射之前和藍光照射之后均進行一次經皮膽紅素測定。有相關的報告顯示,新生兒在接受藍光照射之后皮膚遮蓋的部位能更好的反映經皮膽紅素水平,所以新生兒在接受藍光照射之后測定的部位應選擇皮膚被遮蓋住的部位。
4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 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病,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如果病理因素如感染、圍產因素等導致新生兒膽紅素水平上升以致超過正常水平時,在臨床上的表現為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即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之前對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使得許多患有該疾病的患兒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出現核黃疸,使得該疾病的死亡率升高。所以提高對新生兒黃疸的重視,并且找到合適、有效的監測、治療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是判定否發生新生兒黃疸的可靠篩查指標,但血清總膽紅素檢測方屬于侵入性檢測,其測定具有局限性,會損傷患兒皮膚,增加感染的發生風險,且新生兒黃疸治療時需要隨時進行監測,以便進行有效干預,以免患兒病情加重 因此,探討檢測膽紅素水平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3]。
本研究發現,經皮膽紅素動態監測的水平要高于血清膽紅素水平檢測,且呈現出線性的正相關性,利于臨床避免出現漏診的情況。在新生兒出生的1~7 d進行經皮膽紅素動態監測,能準確診斷新生兒黃疸,指導臨床盡早進行干預治療。當患兒的膽紅素水平呈陽性就提示需要進行干預治療,本研究中204例患兒均干預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57%。
綜上所述,經皮膽紅素測定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更易于被家長接受,且實施方便,更適合于動態監測。此方法的應用防止了對新生兒進行靜脈采血的困難,沒有造成任何創傷,可重復操作且方便快捷,數據結果可靠性高,能夠及早快速診斷出新生兒中的高膽紅素血癥,并輔以經濟方便的雙光治療,有助于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促進患兒的健康成長發育。
參考文獻
楊奕輝.經皮測膽紅素在評估兒黃疸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新生醫學雜志,2013,29(6):1018-1019.
沈琦.經皮黃疸儀在監測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95.
楊文青,詹玉,聶睿等.經皮膽紅素檢測在新生兒溶血性黃疸中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8):1063-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