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宇
【摘 要】社區慢性病防治既是一個現實問題又是一項長遠任務,推動慢性病防治已成為建設2030健康中國的重中之重,開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則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應用了健康教育的開展方式,從目前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健康教育在慢病管理中的意義及不足,從而對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健康教育; 社區慢性病;意義 ;不足
【中圖分類號】R71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這和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系[1]。因此,在我國居民中開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對慢病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健康教育的開展方式
1.開展社區健康大講堂
針對居民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針對性的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積極號召社區居民學習健康知識和掌握相關的健康技能。一般1.5—2個月一次健康教育講座,內容一般圍繞慢性病、傳染病、中醫、心理衛生、食品營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展開。
2.開展社區公眾健康教育咨詢活動
根據每年的健康宣教主題日,在社區中組織相關的二、三級醫院的專家到社區,下基層為社區居民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宣傳咨詢活動,針對社區中居民的健康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并答疑解惑。同時發放各種健康宣傳資料及免費測量血壓、血糖等。
3.設置固定的宣傳欄
在社區位置明顯處設置固定的宣傳欄,每2個月由固定的人員更換一次新內容。內容與慢性病、傳染病、宣傳日主題活動的及中醫健康方面息息相關。要求:服務中心/衛生院設立不少于4平方米,站/衛生室不少于2平方米。內容新穎,語言簡練、通俗易懂。
4.通過媒體方式進行健康教育
通過媒體、音像播放、雜志、報刊、電視等方式對居民進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宣傳,從而增加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可接受性。在就診大廳也每天播放不同內容的健康教育知識。
5.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
5.1社區門診醫生對前來就診的或咨詢的患者,給予一對一的有針對性的用藥、飲食及運動的健康指導,告知患者具體的干預措施,同時發放院內自制的健康宣教處方及宣傳折頁。
5.2針對家醫團隊出診的醫護人員,對出診入戶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指導,特別是健康飲食、不良生活方式的指導及醫療廢物的處理,褥瘡的護理及防治,家庭自測血壓、血糖的注意事項等內容,居民能更好的熟知健康知識。
6.開展居民健康小組管理系列活動
在居民中開展高血壓自我管理活動、糖尿病同伴支持的系列活動中,居民從第一次課開始測量血壓、血糖、胸圍、腹圍、體重等基礎信息后,通過自由組合、本著家庭居住就近原則組合,本著愛運動與不愛運動人的多種組合形式,進行幫扶學習、促進鍛煉、健康飲食等一系列的培訓學習,學習每2周一次,通過6—8次課的系列學習,使居民對高血壓、糖尿病的慢病知識更加熟知,家庭自測血壓、血糖的技能更加熟練和標準,而且通過學習,每一位居民都能有一個很好的運動、飲食習慣,同時在最后一次課時再次測量血壓、血糖、胸圍、腹圍、體重等,都有了一個很好地改善。在一個月后,80%居民還仍然結伴堅持運動、健康飲食。三個月后,60%的居民仍然持續。所以,有針對性的開展系列活動對慢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見效,居民也非常容易接受。
二、健康教育在社區慢病管理中的意義
社區慢病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改變社區居民的不良生活習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從而使社區居民在健康行為和活動的推動下自覺的對慢性疾病進行有效的抵抗,因此,在社區慢病疾病管理工作中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極其必要的[2]。
1.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識的知曉率
通過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明顯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從而明顯減少了危險行為習慣,建立了家庭自測血壓、血糖的良好習慣。
2.降低居民慢病的并發癥的發生
通過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夠使居民養成一個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鍛煉習慣、健康飲食習慣,從而有效的降低了慢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慢病的管理率、控制率。
3.提高醫護人員對慢病的管理能力
通過在對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宣傳,醫護人員對慢病的發生、發展、病因、高危因素、藥物治療、防治措施等都有一個深入系統化學習,從而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知識,也提高了對慢病的管理能力。
4.提高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管理
通過在對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及個性化健康指導過程中,加深了居民對醫護人員的信賴,同時也肯定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能力及診療技術,因信任而加入了家庭醫生式服務簽約管理,從而提高了家庭醫生式服務管理率。
5.降低醫患矛盾
通過在對居民進行健康教育的宣傳過程中,增加了醫患之間零距離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有效提高了居民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居民對慢病治療的信心。良好的醫患溝通,必然降低醫患矛盾。
三、健康教育在社區慢病管理中存在問題
1.擴寬健康教育對象
1.1 社區中開展健康教育以老年人居多,鑒于慢病發展有年輕化趨勢,所以在慢病防治方面應該以中青年為主,應該加大開展功能社區,特別是工廠、學校、國家企事業單位進行性慢病宣傳及健康教育,從長遠角度,從而降低慢病的發生。
1.2 社區門診醫生加強對慢病高危因素的篩查,及時篩查高危患者,特別是加強35歲以上人群首診血壓測量,發現高危患者,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早期健康教育及干預,從而降低慢病的發生率。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資金由依靠政府財政補給,經費是依照工作整體下發,但是沒有明確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經費。目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涉及面相對較為狹隘,活動且大都是浮于形式,缺乏實際落實的體系和保障措施[3]。
3.社區醫護人員服務不到位
在門診工作中,由于分級診療的開展,社區門診的工作量加大,沒有及時篩查出慢病的高危人群,即使篩查出來了,也沒有針對性的、詳細的進行健康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了,也是流于形式,不詳細,不具體。社區衛生人員通過解答疑慮,幫助個體避免、消除不良心理、行為、社會的因素影響,才能作出健康行為決策[4]。
參考文獻
姜淑琴.在社區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新策略[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16):1558-1559.
董燕玲.怎樣做好社區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指導 〔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7):2248-2248.
馬玲.高血壓患者社區健康教育效果[J].實用全科醫學,2004,2(4):57—58.
李魯.社會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