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瑤 周墨
【摘要】當下,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熱門話題則是低碳經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伴隨“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提出,低碳經濟逐漸走入了社會大眾的視野。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文章則是以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研究中心,進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過對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狀況研究,從而對其進行透徹的分析,以便更好的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低碳經濟 發展模式 研究
一、低碳經濟的主要內涵和誤區
(一)低碳經濟的主要內涵
低碳經濟,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低碳二字,具體則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經濟是當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其實質則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從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低碳經濟發展關鍵的因素,則是技術創新,可以這樣說,低碳經濟的發展無疑是一次制度創新和發展觀念的轉變,是一次生產模式、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的革命。目前,我國大力的推行低碳經濟的發展,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證經濟持續性增長,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從而為實現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物質經濟基礎;另一方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呈現出生態以及經濟雙贏局面,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進一步的實現我國經濟綠色發展。
(二)低碳經濟的誤區
低碳經濟是我國近幾年才提出來的,發展時間不長,社會大眾還不能充分的理解低碳經濟的內容,還存在著誤區,主要表現在:其一,低碳經濟就是限制經濟的發展,即貧困經濟;其二,低碳經濟就是限制高能耗產業的發展;其三,低碳經濟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來減少溫室氣體;其四,低碳經濟在現有的技術下難以實現;第五,部分人認為低碳經濟離我們很遙遠,不涉及個人利益。這些誤區使得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受阻。低碳經濟并不是限制經濟的發展,更不是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而是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當下,在我國現有的技術下,在一定的時間內,低碳經濟必然實現,且低碳經濟的推廣,需要每一個社會公民的積極參與,是全民運動,事關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二、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一)實現低碳生產
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首先就要確保低碳生產,低碳生產是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實現低碳生產,并不意味著大范圍的節能減排,針對我國現行的經濟發展而言,大范圍的節能減排不切實際,此時,我國要實現低碳生產就要強調節能優先,從而實現節約能源以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從生產的各個環節入手,每一環節都遵循低碳原則,在控制工業低碳生產的同時,鼓勵社會大眾減少個人的碳排放量。我國實現低碳生產是循環漸進,在逐步轉變經濟結構的過程中,實現“輕生產”,適當的擺脫傳統的重工業生產,從而轉型為服務業發展,進而使得我國碳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實現低碳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進一步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實現低碳消費
動員全民參與低碳經濟發展當中,從而便于實現全民低碳消費。一方面,從社會大眾的衣食住行出發,每個公民都要有低碳意識,在消費時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從而避免浪費,出行時選擇小排量汽車或者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工作當中盡量多的使用電話、電子郵件等即時通訊工具,減少打印機以及傳真機的使用,外出以及休息時及時的關閉電腦或者顯示器;另一方面,在進行城市建設過程中,推行循環經濟,實現低碳城市建設,利用科技實現城市群體效應,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因此,實現低碳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則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國傳統的能源結構則是以煤炭為主,煤炭的消耗在能源中占比達到了70%。傳統的能源結構造成了我國在能源消耗的過程中,大量的釋放了溫室氣體,從而使得環境惡化,這種以犧牲生態環境來取得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不在適應現代世界的發展。因此,我國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結構的革新,從而使用新型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盡量的較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從而實現生態以及經濟的雙贏。發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使用率,使得能源能夠充分的燃燒,以便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四)做好宣傳教育普及輿淪監督工作
加大對低碳經濟的宣傳,可以喚醒社會大眾的低碳意識。一方面,政府要利用自媒體以及新興媒體,來宣傳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公民如何從自身出發做到低碳生活以及低碳工作,鼓勵社會大眾積極的參與到低碳經濟的發展當中,激發公民的責任感;另一方面,政府要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以保證低碳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公民加大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發揮社會公眾的力量,實現全民參與低碳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加大輿論監督工作,對低碳經濟的負面輿論進行解釋,從而引導輿論方向,發揮低碳經濟輿論的積極作用,從而向社會公眾傳播正能量,開展低碳經濟發展的網絡通道,及時的與社會公眾就如何更好發展低碳經濟這一問題開展討論,調動社會公眾的參與性。
三、低碳經濟對于中國發展的挑戰
(一)能源結構的挑戰
我國傳統的能源結構,則是以煤炭為主,這就造成了我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大量的浪費了不可再生資源,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難以預料的災難?!案呙?、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且我國重工業發展迅猛,對煤炭資源的消耗過大,這都極大的制約了低碳經濟工作的開展。因此,可以這樣說,傳統的能源結構使得我國低碳經濟工作的開展嚴重受阻。但是,由于我國低碳經濟意識的覺醒,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能源結構的轉變,尋找更加清潔的能源,可燃冰、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廣泛的使用,進而使得煤炭的使用在減少??偠灾?,低碳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能源結構而言,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二)產業結構的挑戰
以前,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以工業為主,因此,大力推行重工業的發展,使得能源消耗過大。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就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則是工業,且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落后,進一步加重了中國經濟高碳的特征,從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了環境的惡化。所以,低碳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產業結構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是,隨著生態意識的覺悟,且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一方面,我國一改變傳統的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模式,從而更加重視經濟與生態雙贏發展;另一方面,產業結構由原來第二產業拉動經濟發展轉變為第三產業拉動經濟發展,從而更加突出服務業的發展,減少重工業的發展,或者是利用現代科技實現重工業“輕”生產。
四、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戰略
(一)控制碳排放總量
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時,首先要控制碳排放總量??刂铺寂欧趴偭?,一方面,要從生產角度考慮,利用現代科技,實現重工業清潔生產,即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更加先進的生產設備等,從而從源頭上減少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從消費角度考慮,實現低碳消費,無論是政府還是公民個人,在消費時都要先考慮低碳,即從消費出發從而減少碳排放量。我國人均能源擁有量不高,這種先天不足再加后天的粗放利用,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要發展低碳經濟,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我國勢在必行。對于碳排放總量的控制,可以使得我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從源頭減少危害氣體,極大的有利于推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鎖定連鎖效應
連鎖效應,即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初始路徑和規則的選擇具有依賴性,一旦做出選擇,就很難改弦易轍,以至在演進過程中進入一種類似于“鎖定”的狀態。鎖定連鎖效應,就是意味著我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在對能源使用的過程中,都是時時刻刻的以“低碳”為中心,將“低碳”貫徹經濟發展的始終,使之成為習慣;除此之外,重視低碳經濟發展的連鎖效應,將低碳理念深入到社會大眾的生活當中,并在生活習慣中體現低碳理念。政府要對低碳經濟加大宣傳教育,并完善獎勵機制,促進社會大眾參與到低碳經濟的發展中,從而極大的發揮低碳經濟的連鎖效應,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五、結束語
文章以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研究中心,進而開展了四大方面的研究,即低碳經濟的主要內涵和誤區、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方法、低碳經濟對于中國發展的挑戰、以及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戰略。其目的在于,通過對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入,結合我國現行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措施,以達到發展我國低碳經濟地目的,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贏局面;另一方面,通過對低碳經濟深入研究,突出其重要性,進而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鼓勵并呼吁發揮一切積極的力量,投身于低碳經濟發展當中,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朝綠色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傳雷,蔣孝成.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低碳交通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6年第7期.
[2]潘云.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無錫旅游發展新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6年第13期.
[3]郭延平.分析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知識經濟》.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