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娜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第三方支付等模式擁有了龐大的客戶群體,對傳統銀行業帶來了較大沖擊。本文針對帶來的影響,提出了傳統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苦干策略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模式 傳統銀行業 影響
當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蓬勃發展。以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成為金融新業態,新興互聯網金融公司對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重大沖擊,尤其與傳統銀行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這將改變著銀行業的固有經營模式。
一、互聯網金融的內涵及參與主體
互聯網金融即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相結合產生的新興領域,是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
互聯網金融企業是以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為基礎,以大數據與云計算為核心,實現資金融通的新型金融服務模式的公司。
從參與主體看,國內參與互聯網金融的主體,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是傳統金融機構以互聯網為渠道開展業務;二是掌握有一定數據和客戶的互聯網企業向金融領域拓展;三是第三方利用互聯網平臺介入金融業。
二、互聯網金融的模式
從2012年開始,軟交所互聯網金融實驗室通過對業內相應商業現象、商業模式進行了深度剖析,認為互聯網金融可包括以下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
(一)第三方支付
目前國內最大的支付平臺莫過于支付寶和財付通了,另外還有老牌的銀聯商務有限公司等等。我國第三方支付目前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和廣闊的市場需求,成為了現代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第三方支付應用領域的不斷深化,線上和線下市場正在通過移動信息技術日益融合。
(二)P2P網貸
即網絡信貸公司提供平臺。借貸過程中,借貸雙方的資金、合同、手續等全部通過網絡實現,這是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借貸雙方在網貸平臺撮合成交,資金借入者到期還本付息,資金借出者獲取利息收益,網絡借貸公司則收取中介服務費,他們各自還需承擔風險。
(三)眾籌
眾籌,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個人、小企業、藝術家對公眾展示其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利用眾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除了以上三種模式外,比較活躍的還有大數據服務平臺。其運營模式可以分為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為代表的平臺模式和以蘇寧、京東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三、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面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由于自身資金實力雄厚、基礎設施完善、物理網點分布廣泛、認知和誠信度高等特點,還是具備一定的優勢。但也面臨著以下挑戰。
(一)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
首先,對存款業務的影響。例如,余額寶的推出將對銀行的活期存款業務造成強大的沖擊。隨著支付寶和余額寶使用人群的增多,特別是不少年輕人將其當作一種可靠的投資方式。這將給銀行的活期存款帶來直接沖擊,嚴重影響到傳統銀行的攬存量。
其次,對銀行其他業務的影響。余額寶除了給銀行存款帶來的不小競爭,也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和短期貨幣基金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余額寶比貨幣基金的投資更靈活,比同類理財產品會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并且購買余額寶的門檻超低,這些都為它帶來了不少用戶。
(二)對傳統銀行業競爭格局的影響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業的競爭格局將發生根本改變。銀行業將從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從產品服務的競爭轉向商業模式的競爭,從資源實力的競爭轉向綜合能力的競爭,從行業內部競爭轉向產業聯盟的競爭,競爭到最后,將走向合作,形成各取所需、互贏共享的新格局。
四、傳統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策略?
(一)更新觀念,加強創新
銀行要在數據的采集與應用、業務流程的設置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創新功能,在數據分析師隊伍的建設方面下功夫,必須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如銀行應創新并加快提升電子銀行業務,因為客戶(尤其是年輕客戶群體)較多的時間精力被移動設備占據,因此銀行應了解客戶習性,加強其APP客戶端建設,不僅為客戶提供傳統銀行服務,同時提供其他客戶感謝興趣的咨詢信息,達到維護老客戶、開拓新客戶的目標。
(二)改變經營管理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推動了商業銀行智能化變革,目前不少銀行進行體驗式“智慧網點”等服務渠道創新。典型的就是傳統銀行發展其直銷銀行。這一經營模式下,銀行不設營業網點,客戶主要通過電腦、手機等渠道接觸銀行產品和服務,這樣一來,銀行節省了大量的網點經營費用和管理費用,則會回報給客戶,讓其享受到更低成本的服務。直銷銀行的核心價值即為降低運營成本,回饋客戶。如民生銀行直銷銀行、興業銀行直銷銀行、橙子銀行等等。
(三)加強互聯網金融產品建設
銀行的發展主要是金融產品的創新與發展,金融創新也更多是金融產品的創新。我國銀行業目前的金融產品與互聯網金融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銀行有必要加強產品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滿足互聯網金融需求。主要做法有:一是將現有產品網絡化。即在網上拓展現在產品,線上和線下都進行產品銷售,并且要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在線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增強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二是對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對互聯網產品的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下,判斷其發展趨勢,加快開發符合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的新產品,淘汰那些不符合的產品。
(四)做好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配套保障
一是作好安全防護工作。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是雙刃劍,給銀行帶來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較大的風險。商業銀行要強化客戶賬戶信息保護,做好互聯網金融業務流程中的信息安全防護工作,提升信息系統的安全防御能力,形成完善的、持久有效的風控體系。二是強化隊伍建設。互聯網金融時代下,銀行需要精通金融、計算機、營銷、管理等的復合性人才。因此,銀行要加大對員工的培訓投入,制定完善的員工管理制度,為互聯網經營模式創新儲備充足的人力資源。三是加大科技投入與應用。銀行要在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業務流程和管理過程中的應用,并在硬件和場所上盡快建成智能銀行。
參考文獻
[1]巴曙松,諶鵬.互動與融合: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競爭新格局[J].中國農村金融,2012.
[2]謝平.互聯網金融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