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宴
【摘要】PPP模式作為一種融資和項目管理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政府職能轉換,借助社會資金減輕政府財政壓力,而且還能避免費用超支現象,提高資金及資源利用率,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中。本文章簡要介紹了PPP模式,結合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實例,對PPP模式下的會計核算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重大水利工程 PPP模式 會計核算 現狀 建議
廣東省韓江高陂某地一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層面第一批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的PPP試點重大水利工程,具有防洪、供水、航運、發電等多項功能,在投融資建設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金,當前國家層面對此類模式的具體操作沒有明確規定。經初步計算得知,該重大水利工程所需資金總額約為60億元,其中中央下撥資金占到了50%左右,省級資金大概為9.5億元,剩余成本來源為企業資金和貸款。為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必須針對PPP模式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以保證會計核算精準性和高效性,提高會計核算水平。
一、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在PPP模式中,工程項目建設需要政府的全程參與,主要起到監管作用,其所面臨的財政壓力會大幅減小,而社會主體通過參與融投資,能夠在資金和技能方面為工程建設提供支持,進而與政府之間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關系[1]。當前世界各國PPP模式種類繁多,主要分為外包、特許經營和私有化三大類,在減輕政府財政壓力、調動社會力量、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在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中變得越來越常見。
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PPP模式會計核算現狀及問題
在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PPP模式時,需明確會計核算現狀,并找出其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而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提高會計核算水平。PPP項目中,事業單位扮演著項目法人角色,所用會計制度為《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或《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省級以上資金的核算工作由其完成,同時還需進行不包括工程建設成本、征地拆遷和移民安置補償的待攤投資成本核算。而國有企業則是作為項目公司,負責籌集社會資金,并對總承包項目進行成本核算,所用會計制度為企業會計制度。另外,有關征地拆遷和移民安置補償成本核算,主要由當地移民工作局負責,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
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發現主要存在以下顯著問題。首先,項目公司中沒有政府參與,且不是項目法人,全部由中標單位組成,不利于項目法人和項目公司權責的明確劃分,容易出現多方管理或者推諉責任現象,影響了會計核算的順利開展,工作效率和精準度較低。其次,PPP項目會計核算工作分別由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移民工作局負責,但是三個單位所用會計制度并不統一,核算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會計信息也會出現不同,導致匯總難度較大。另外,項目法人承擔著工程竣工驗收職責,PPP項目成本核算所用會計制度的不同,也阻礙了工程竣工核算的順利開展,難以保證會計核算的精準性[2]。這些都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設PPP模式會計核算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不利于PPP模式應用優勢的有效發揮,同時也會降低整個工程項目會計核算水平和質量,鑒于此便需結合以往工程經驗,提出合理化建議加以改善和解決。
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PPP模式會計核算建議
結合PPP項目特點,并借鑒成功案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PPP模式會計核算質量。
(一)完善管理體制與制度
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依托完善的管理體制和制度。一方面,在引入PPP模式時,應規范工程招標,除中標單位外,政府部門也需要參與到項目公司中,對工程建設實施全程監管,項目法人和項目公司之間需做到權責分明,將項目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負責人身上,保證會計核算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需建立健全激勵制度和考核制度,調動社會資金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參與積極性,以市場化融資方式披露會計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的公開化及透明化,便于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以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和質量。
(二)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對于PPP項目成本核算來講,應盡可能的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進而才有利于該項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首先,需要結合重大水利工程特點及PPP模式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規范,并完善投融資法律法規,對會計核算制度和不同會計制度核算提供指南,出臺PPP項目財務核算管理辦法,規范PPP項目會計成本核算,確保建設資金安全、高效[3]。其次,應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會計準則是否適用,盡可能的簡化資產分類,避免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利潤操縱行為,并防止無形資產攤銷漏洞的出現,便于會計核算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加強對業務流程把控
PPP項目會計核算業務流程復雜,所涉及到的環節包括項目識別、準備、采購、執行、建設、運營、移交等,貫穿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整個過程,這就要求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嚴格把控。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應通過對重大水利工程進行合理評估,以保證政府及社會效益為基礎前提,確定最佳投資結構,結合國家資金及省級資金,科學開展融資及貸款工作,明確資產屬性,保證會計權益,確保各個環節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合理化及合法化,切實落實工程建設管理責任。
(四)注意會計原則的確定
會計準則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起到指導和規范作用,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采用PPP模式時,應尤為注意會計準則的確定。通常情況下,為保證會計核算的精準性,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所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確認和會計要素計量,需從這三方面進行綜合把控。另外,應分析不同單位所用會計制度的差異性,在遵循會計原則基礎上盡可能的統一核算標準,便于會計信息匯總及工程竣工角決算順利開展。
四、結束語
將PPP模式引入到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是工程建設管理理念及經營模式創新的體現,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在財政預算方面減輕其壓力,同時還能利用市場體制充分調動社會主體參與積極性,有利于多元化投資主體模式的構建。通過完善管理體制與制度、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加強對業務流程把控、注意會計原則的確定等對策,可以有效確保會計核算的精準性及高效性,以充分發揮PPP模式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葛靜.淺析重大水利工程PPP項目建設經營模式[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7):187-189.
[2]吳玲玲.PPP項目公司會計核算相關問題的探討[J].會計師,2017,(13):14-15.
[3]田家興.如何更好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推行PPP模式[J].招標采購管理,2015,(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