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目前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依據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目標原則,建議從校內實驗室建設、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校內與校外結合的“情景體驗”設計、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四個方面構建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踐教學 金融專業 對策
一、前言
應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在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適應能力,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實踐教學成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凸顯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關鍵所在。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同時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瓶頸,因此實踐教學的合理構建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金融學專業對實踐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實踐教學對金融學專業來說也尤為重要。近年來,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關于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不斷涌現。房紅(2013)在目前金融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應該從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四個方面構建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董昕(2015)在金融實踐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基礎上,從教師、學生、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鄒小芳(2016)構建了金融學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有一定現實指導意義。盧斌(2017)認為應該從實驗課程體系、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四個方向進行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構建。
二、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金融實踐教學長期處于一種輔助教學的地位,直到近些年才逐漸得到重視,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有:
(一)實踐教學內容大多缺乏現實社會的“情景體驗”環節
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考察,同時應具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目前金融學實踐教學的內容仍以演示性和驗證性為主,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的講解,而學生動手操作時間較少,而且整個過程大都是機械式重復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缺少創新思考過程,這種模式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也沒能很好地發揮實踐教學應有的作用。
(二)對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不合理或不完善
很多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只是較為簡單地在培養方案中設置了認知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全面的、系統的規劃和布局,而且各實踐教學環節之間沒有多大關聯,造成相互割裂,因此不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系統的培養,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比較滯后
雖然每個應用型本科院校都認識到了校外實踐基地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學校的聲譽和利用資源等方面的劣勢,加之經費投入的不足,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并沒有建立起穩定、高效的校外實踐基地,使得校外實習成了形式,造成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四)缺乏優秀實踐教學教師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來源于各名校的優秀碩士生、博士生,這些人才雖然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在金融領域實踐工作經驗有所欠缺;而其最具實踐優勢的是在金融業從事過或正在從事工作的人才,由于理論知識的欠缺或高校任職的門檻等原因,使他們難以進入高校系統地、全面地傳授實踐經驗,因此這也影響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目標
(一)總目標
金融學實踐教學的總目標是為了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通過校內、校外培養兩條途徑來實現。校內培養主要是為提升金融專業學生的基礎技能、綜合技能、技術應用與創新技能、從業技能等專業技能;校外培養為提升學生的金融崗位的感知能力、對金融現象的理解能力、對金融崗位的適應能力等專業能力。這樣兩者的結合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得到漸進的、系統的、全面的提升。
(二)具體目標
為了實現總目標,從校內及校外兩方面制定具體目標。從校內來看,通過專業課程實訓,包括外匯交易實訓、證券交易實訓、保險業務實訓、銀行業務實訓等提高專業技能;從校外來看,通過認知實習、社會實踐、畢業頂崗實習等提升專業能力。
四、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構建
依據上述應用型本科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目標以及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具體構建思路如下:
(一)校內實驗室建設
校內實驗室主要包括各種上機模擬操作,這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起著較大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校內模擬實驗室進行的模擬銀行、模擬證券公司、模擬外匯交易、模擬保險公司、模擬期貨公司的業務操作,可以使學生生熟悉金融領域的實務操作,掌握各種專業技能,提高創新能力,畢業后能快速地適應就業崗位的需要。另外,在金融學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中,高校要加大經費投入,同時應走出去,密切與金融企業的聯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爭取得到金融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提高校內實驗室的建設水平。
(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既可以了解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現狀,又能培養更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采取靈活的方式,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則,努力建設校校外實踐基地,使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具體做法有高校可以與研究所開展校所聯合,高校和金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同時也可依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學科技園等設立校外實踐基地。
(三)校內與校外結合,在實踐教學中引入“情景體驗”設計
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引入“情景體驗”設計:一是校企合作,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制訂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社會需求來設計其實踐教學內容,力爭實現“學以致用”的實踐教學目標;二是將競爭與協作引入到課程實訓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專業創業大賽、炒股等技能大賽、市場調查等實踐活動,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性,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三是校外實踐基地的社會實踐中引入“企業情景”,比如在學生大二期間為可以進行為期兩周的認知實習和大三期間為期兩周的專業實習,學生通過這兩周的實習,能更好地理解金融專業的實踐技能。
(四)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由于金融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著“雙師型”素質教師的缺乏問題,造成現有的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達不到意想的效果。在實際的金融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不僅有科研任務,還擔任著實驗教學理論課程和一些難度系數大、耗費時間長的金融實驗項目,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更好地讓高校的實踐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需加強實踐課程教師的業務技能培訓。如:高校可要求金融專業實踐課教師每隔三至四年進行一次業務實踐。另外學校還可以考慮聘請在金融領域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為金融專業的外聘教師,這樣也為可以為高校的實踐教學隊伍增加活力。另外為有效提高教師們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各高校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更優化。
參考文獻
[1]宋曉玲,符洋.構建高校金融學科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13):139-140.
[2]全穎.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33).
[3]陳柱.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6).
[4]黃彥菁.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研究——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理論版,2017(35).
[5]傅鈺.民辦高校金融實踐教學探索[J].財經界,2016(23).
[6]鄭妍.獨立學院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金融經濟,2017(18):149-150.
[7]盧斌.高校金融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17(19).
[8]祝洪章,焦方義,段文博.“3+3”型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創新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4(26):88-88.
[9]董昕.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5(10):100-100.
[10]王偉,劉健.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模式探討[J].知識經濟,2015(22):121-122.
[11]鄒小芳,徐輝.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才智,2016(13).
[12]房紅,韋福雷.金融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3,16(3):53-56.
基金項目:2016年度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改工程項目“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構建”(23-JY201616)。
作者簡介:王玲(1975-),女,漢族,湖南益陽人,任職于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研究方向:數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