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淳
摘 要 宋朝的商品經濟、科技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經濟上的繁榮必定會導致官場上的腐敗,宋朝由此也出現了積貧積弱、冗兵冗官的現象,而這一現象勢必會促進稅收的變革與發展,所以宋朝的商稅制度較前朝也發生了飛躍式的發展。同時,研究這一段歷史也會對當今中國的財稅變革起到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 宋朝;商稅;商稅監管;稅務機構
引言:
稅收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國家的國庫收入主要來源于對人民的征稅,宋朝也不外乎。宋朝自建國初期,趙匡胤便提出了“商稅為例”,但是由于古代小農經濟的影響,宋朝初期以征收農業稅為主,但是隨著宋朝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利潤的不斷增長,商稅的征收便逐漸提上了日程。統治者為了增加國庫收入,推行農商并重,加強了對商稅的征收管理。
一、宋朝商稅的征收管理機構
宋朝政府為加強中央集權,在中央與地方分設稅務機構。在中央設立三司,雖然三司產生于唐代,但是宋朝元豐年前的三司卻是當時最高的理財機構。三司在元豐年前主要分為鹽鐵、度支、戶部,商稅的征收主要由鹽鐵司負責。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鄰國所繳納稅賦,朝廷不予與干預,統一由三司管理。由此可以發現三司在宋朝元豐年前財政上占主導地位。但是由于其權力過大、行政效率過低,元豐年后便被剪裁,將主要財權收歸戶部所有,其他權力分交鹽鐵司和度支管理。雖然財權交由戶部管理,但是這一舉措還是間接削弱了三司的財權,從而加強中央對商稅的監管。宋太祖時期由于政朝建立初期,朝局動亂,所以收地方權力歸中央所有。隨著時間的更替,朝局的穩定,宋太宗時期設立了路級地方政權,其中主要由轉運使掌管商稅的征收監管。轉運司監管商稅主要是通過對知州賦役和基層都商稅院監督檢查的方式,逐級傳達官令,從而達到收納商稅、充足國庫的目的。
二、宋朝商稅征管內容
隨著商稅的出現,宋朝民間出現了許多官壓民反、投機取巧偷稅漏稅的現象,為此宋朝相關機構出臺了許多相關法律法規,以解決民間現象,從而形成了商稅征管的主要內容。
首先,詳細規定了商稅的種類,按照生活范圍商稅可以分為生產資料商稅和生活資料商稅。生產資料商稅的征稅范圍主要是面對一些生產性工具進行征稅,比如用來犁田的牛、用來收割的鐮刀等都需要繳納商業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政策無疑給農民加重了負擔,引起了民憤,所以宋朝統治者會在一些特殊時期進行稅賦減免,如災害時期,莊稼收成少,統治者為了減輕農民稅賦,會推行一段時期的免稅政策,即免除農耕所用商稅。生活資料商稅的征稅范圍主要是布匹絲帛、農林牧漁等相關產品,主要是通過對糧食進行商稅的征收,以維持軍餉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還有按照征收方式劃分過稅和住稅,以及宋朝自己創造的力勝錢、市例錢、打撲錢,在此便不一一贅述。
其次,宋朝針對商稅的征管制定了三個原則。第一個是依法征收原則,宋朝提倡依法征稅,對征稅的過程時間做了明確的限制,對非法征稅的處罰很是嚴重,嚴禁官員一己私欲對農商進行胡亂征稅的行為。早在宋朝初期便創造出了“商稅則例”用來加強對商稅的征管,可見宋朝對商稅的控制很是重視。第二個是量入為出原則,宋朝的商稅的征稅是依靠商品的內在價值進行征收的,商品的價值越高則對其征稅就越重,例如宋朝的金銀價格持續上漲,金的價格始終貴于銀的價格,則金的征稅就要重于銀的征稅。第三種貨幣化原則,即貨幣在商稅征稅中起主導作用,其主要表現為抽稅制度,通過按照商品價值的方式或者按照運輸工具的容積抽稅,從而起到令商稅貨幣化的作用。
三、對宋朝商稅制度的評價
宋朝的商稅制度在借鑒于唐朝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創新,發展的也較為繁盛,但是在繁盛的背后也總會存在著一些亦好亦壞的評價。
首先,宋朝完善了商稅的立法制度。宋朝建朝初期,宋太祖便推行了“商稅為例”,明確的規定了過稅、住稅、抽稅的收稅比例,用來防止官員胡亂征稅。自此以后,宋朝的每一任統治者都會根據當前的民生對商稅做出立法修改,不斷的去完善商稅的立法。內容除了對商稅的征收范圍作出規定以外,后期還逐漸增加了獎罰機制,加強對非法征收商稅和偷稅漏稅商人的處罰措施的同時也鼓勵一些舉報行為。雖然宋朝完善了相關立法,并要求依法征稅,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并沒有完全按照律法上所規定的商品的價值征稅,反而是按照其商品的容量進行征稅。
其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稅務機關對商稅進行管理。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立了稅務機關,通過分散地方的財力來增強中央的稅收收入。商稅是軍隊的重要支撐來源,這一舉措變相的削弱了地方的勢力,減少內部動亂,從而促使宋王朝的長治久安。但是從另一層面上來講,由于地方財權的縮小,官員收取商稅的來源主要是來自百姓或者商賈,這無疑加大了地方百姓的稅賦,同時也因為稅務機構的層層遞進關系,促使了官員腐敗的誕生。
四、總結
宋朝的商稅制度在吸取了唐朝的經驗以后,也創造出了自身特有的體制。隨著商業的不斷發展,宋朝也對商稅立法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變革與完善,但是宋朝雖然建立了這么一系列的體制,但是其根本實質并沒有發生改變----依舊是通過商稅的征收來加強中央集權,商稅只是其一種重要的手段。由此可以發現,宋朝對商稅的征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卻并沒有做到有法必依。
參考文獻:
[1]鄧曉飛.宋代商稅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
[2]王浩禹.宋代城市稅收研究[D].云南大學,2015.
[3]李瑞紅.集權與分權視野下的宋代稅務機構[D].云南大學,2016.
[4]王紅雷.宋代商稅征收管理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