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芳
摘 要:習作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合理設計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創造的能力。探討了小學語文習作作業設計的策略,并且提出了關于教學的相關方法,希望為實踐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設計有效的作業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但能鞏固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習作作業的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到以學生為本。
一、作業設計要貼近生活,充滿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普遍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作業,所以作業設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要趣味性十足。比如在《“紅領巾”真好》這篇習作教學前,給學生布置搜集身邊“紅領巾做好事”的課外作業,引導學生走出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搜集身邊的故事,搜集形容好人好事的成語、諺語、故事、視頻等,讓學生言之有物。小學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他們對離現實生活太遠的語文知識的理解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老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盡量做到貼近生活,與課文內容有關聯,讓學生把自身帶入作業中,他們有了興致,就能又好又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尤其是在學習古詩文的時候,古詩文與現實生活關聯不大,所以就需要老師創造聯系,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比如和節假日聯系到一起,讓學生引用古詩名句寫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一來,既聯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又把古詩文帶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學以致用,使學生在鞏固古詩文知識的同時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二、作業設計要有所依托,以課本知識為基礎
老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從課本出發。有的學生不喜歡寫作業,甚至出現厭倦情緒,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老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沒有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注重層次性,沒有區分開學生的能力,在設計作業時往往不加選擇,跳脫課本知識,以至于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打擊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有些學生害怕寫作文,提起筆來,不知道寫什么,怕寫不多,寫不好。學習了《夏夜多美》之后,學生明白了:寫景狀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還要運用一定的修辭,增加文章的文采。老師可以布置一篇寫景的小作文,讓學生模仿《夏夜多美》中作者描寫夏夜的方法,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學生把從課本上學到的方法用到實踐中,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還練就了寫作本領。
三、作業設計要豐富多樣,重視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習作作業設計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先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好信息庫,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成功提取。只有具備豐富的語言,有一定量的積累,才能在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小學語文課本里選用的課文,大多詞匯、語句優美,段落結構清晰明朗,內容生動有趣,這就為學生語言材料的儲備提供了便利[1]。
如在教《一面五星紅旗》時,學生被課文中的故事感染,老師要順著這個方向引導,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查找出現五星紅旗的場合,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然后讓學生把搜集到的信息整理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并且說說自己在不同場合看到五星紅旗的感受。這樣的作業設計,有助于積累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
四、作業設計要多元評價,讓學生共同參與
作業評價一般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只有接受,這樣就減弱了學生的自主性。評價形式要向多元化發展,讓學生也參與進來。可以讓學生和同桌互評,小組互評,老師做總評,讓學生在指出別人錯誤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與他人,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通過學生自評與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讓學生進入一個多元化、民主化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的學習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和成長[2]。
五、作業設計要開闊視野,增強作業的延伸性
學生由于已有經驗、智力、學習習慣的不同,在學習能力方面自然而然的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有所區別。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鼓勵學生挑戰更高的層次。對學習態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減少作業量;對作業不夠認真或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的學生,適當增加作業量,讓一般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練習。比如說,讓基礎掌握不牢固、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抄寫課文、生字,學有余力再去學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背誦課文這一塊,基礎知識已經掌握好的學生可以適當選擇一些精彩的片段和優秀的詩文背誦,而學弱生則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誦的篇目就可以了。如此一來,既保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質量,又鞏固了所學知識,還讓學生有了一次輕松愉快的學習體驗。
語文是一門運用功能很強的學科,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不僅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還應該拓展更多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眼界和視野,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對所學知識進行積累和應用,把課本中學來的一系列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多讀多練,逐步精進[3]。
總之,合理的習作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寫好作文,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對于這一方面,教師要有所重視,在今后的作業設計中,還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及時調整問題,設計的作業要有差異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發揮作業應有的價值,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以求更好地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魏迎春.《神奇的“耳朵”》習作教學設計[J].語文知識,2016(4).
[2]岳家軍.生本作文指導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6(3).
[3]魏小妹.《一個特點鮮明的人》習作教學設計[J].亞太教育,2015(3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