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硯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中的基礎性學科,其中的閱讀項目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從新課標的要求與閱讀策略角度出發(fā),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索。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灌輸式的教學。新課程標準不僅關注的是語文教學目標的實施,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將學生置于主體的地位上,強化他們個性化的、獨立自主的思考,積極引導學生鉆研文本。
一、新課標的相關要求
1.對閱讀理念的新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的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小學生富有感情地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教師強制地規(guī)定或指定形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文學的積累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知能力,傳授學生有關閱讀的技巧與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式的閱讀。
2.對閱讀形式的新要求
(1)重視閱讀次數(shù)
教師在閱讀課程的教學中,要引導小學生多讀,從而加深其對閱讀文本的印象。閱讀的次數(shù)增多了,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也會相應地有所提高。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誦讀的習慣,發(fā)展至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還保留著早讀的慣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反復誦讀。
(2)重視閱讀的數(shù)量
新課改中的中小學語文閱讀的標準為,義務階段的閱讀總量應達到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以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方面,不僅要重視在課堂上的閱讀量,還要重視學生課外的閱讀量。
(3)重視閱讀的種類
小學語文閱讀的要求是要數(shù)量多,并且種類也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注意學生閱讀內容的豐富性,閱讀種類應該涉及科學、歷史、人文等方面,幫助學生擴展閱讀領域,增強閱讀的綜合素養(yǎng)。
3.對閱讀能力的新要求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接受與理解文本內容與意義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閱讀能力,學生才能輕松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正處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工作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專注閱讀、切忌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心不在焉。教師在進行閱讀課程時,應多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對閱讀內容要做到不斷更新,以加強學生的識字閱讀能力,盡量給學生預留自由閱讀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能夠真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2.教授學生學習閱讀方法
(1)目標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目標法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前,先確定一個目標,帶著目標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目標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有針對性地進行,這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2)快速瀏覽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方法還不具備或不完善。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經常能看到有的小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用手指或筆指著文本中的文字進行逐字閱讀,這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閱讀的速度。為避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應當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例如,在要求小學生進行閱讀之前,可以先規(guī)定閱讀的時間。這樣,學生有了時間的限制,再進行閱讀文本時,就會集中精力,快速閱讀。
(3)精準閱讀法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有些文本的閱讀,可能在初次閱讀過程中并不能達到閱讀的目標要求,只有閱讀的次數(shù)足夠多,才能達到理解的目的。教師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精確閱讀法的講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擇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精讀。
3.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教師在閱讀的教學中,應該注重選擇與小學生的階段特征相符合的閱讀材料,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樂中學。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將閱讀文本中的內容通過直觀的感性形式表現(xiàn)出來,能夠快速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fā)散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必須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并教授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其中還要幫助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這更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的應該是授人以漁,應該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學會閱讀、樂于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工作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田本娜.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教育學術月刊,2008(1).
[2]閆海霞.小學語文閱讀現(xiàn)狀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