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已經普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學校,為學生在教室設置了多媒體設施來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利用多媒體教學符合當前教育體系的發展要求,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如何將多媒體更好地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一些相關策略,希望對教師轉變教學方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策略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學生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時,才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就要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等特點進行教學。但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上,出現了教師在課堂上認真地講課,學生在講臺下走神、打瞌睡、說悄悄話等現象,這是由于學生對教師講述的內容不感興趣的緣故,學生積極性不高,沒有學習動力,這不能有效地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而多媒體教學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讓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像蛋糕、水果、蔬菜、衣服等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圖片上的物品有多重?”“我們在生活中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它們的重量呢?”“超市中的商品包裝上面有表示它們重量的數嗎?”“你還能從生活中舉出一些例子嗎?”等問題。學生通過教師播放的圖片,對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教師的提問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說:“我知道表示重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還有的學生說:“圖片上的蛋糕大約有50克,我吃過那樣的蛋糕”。然后教師對學生說:“大家說得非常好,那么我們接下來深入學習這一節課的內容。”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回歸課本,為其講解這一課的內容。這樣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巧妙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階段學習數學,不僅能夠開發小學生的智力,而且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設計相關課件以及針對性較強的練習題來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如此,利用多媒體還可以讓教師在短暫的時間內為學生收集大量的教學資料,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角的度量”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在教學中的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方面的練習,讓學生認識角的單位以及符號,了解1度角是如何確定的,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如何使用量角器測量一個角的度數。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就教師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突破課堂中教學難點
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綜合性等特點的學科。而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能力有限,當其面對這些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時,無法較好地理解,如果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那么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很多問題,不能有效地解決數學課堂上的難點。為突破數學中的數學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多媒體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等特點,使用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知識,讓其在有限的課堂內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以學習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例,這一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讓學生可以看圖形算周長。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片,然后將圖形分解,讓圖形的四條邊連在一起,讓學生輕松地了解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最后根據已知邊長求出圖形的周長。這樣教師通過多媒體將這一節課的內容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其更好地理解,突破教學匯總的難點,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施,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形成自身的數學思維,從而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最大優勢,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馮寶鎖.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作用的探討[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170-172.
[2]李靜.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西師版二年級教材為例[J].中華少年,2016(3):14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