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欽平
摘要:新課程教學標準對情境教學法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極力倡導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開展數學教學。現階段,教師在利用情境教學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是廣大教師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生活 游戲 故事 問題 實踐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但是小學數學的實用性很強。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能夠為學生們搭建一個良好的橋梁,引導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去探究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創設情境,可以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和學生們的思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推動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幫助教師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人認為數學脫離了生活,數學屬于一種“高端”的研究,不適用于大多數人。可是,人們之所以產生這種錯誤的觀念,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所造成的。創設生活情境,能夠將學生引入到生活中,促使他們對數學知識進行積極的探索,讓他們在生活現象中學習到數學知識。這樣,他們對數學的認知才會發生改變,他們學習的動力才會更充足,進而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講解“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將數學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整合,為學生們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們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首先,教師利用課件給學生們展示了本市及周邊城市的美景,讓學生們感受自己家鄉的美麗,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對學生們進行情感教育滲透。接下來,教師將近期本市天氣和氣溫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統計,并制成了電子期刊。授課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同學進行合作,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制成相關的統計圖,幫助學生們鞏固條形、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最后,教師結合提前搜集的資料,給學生們展示了本市及全國各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讓學生們結合自己制得的統計圖,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學生們也都積極投入到了交流、探究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致,教學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二、創設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小學生天性好玩,創設游戲情境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是一種人性化教學的體現。這種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們情緒變得更加高昂,而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的思維是更為活躍的,思考分析問題的效率也會更高。創設游戲情境也是有技巧可言的,游戲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要讓學生們在感興趣的游戲中獲取知識。這樣,游戲情境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否則只會流于形式,不僅難以提高教學效率,反而會影響教學進度。
比如在講解“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準備了兩袋球:一袋是5白1黃,另一袋為5黃1白。還有一些必要的課件和其他教具。在授課時,教師說道:“同學們,今天我們來開展一次‘摸球比賽,一起來感受數學的樂趣好不好?”學生們聽后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致。游戲規則為:將學生們分為男女兩組,每組學生輪流摸一次球,看哪隊摸到的白球次數,次數多的小組獲勝。教師將5白1黃的袋子給男生組,將另外一個給女生組。比賽結束后,男生在教師意料中獲得了勝利。教師說道:“女生們,你們看到男生們獲得了勝利,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嗎?”此時,有一些女生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說道:“老師,男生的那個袋子中本身白球就比我們多,所以他們摸到白球的幾率就比我們大,他們自然就獲勝了。”聽了學生們的回答后,教師點了點頭,并說道:“以前我們研究過白球和黃球個數相同時,它們被摸到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但是,一旦他們的數量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這方面的內容。”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問題是誘發學生思考,活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因素。如果說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比較“和諧”的話,那么一個有效的問題是打破虛假和諧狀態的有效因素。因此,教師要巧妙地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此來活躍學生的思維。
比如在講解“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們思考1542能否被3整除。教師發現,學生們開始動筆計算,片刻后給出了答案。教師又列出5124、2541、1245數字并說道:“你們能夠快速準確地告訴老師給出的數字能否被3整除嗎?這些數字都有哪些規律呢?”學生們開始觀察這些數字,并告訴老師這幾個數字都有1、2、4、5這4個數字,并且這幾個數都能被3整除。此時,有一些學生露出明悟的表情,告訴老師變換位置后,這些數被3整除的特點不變。學生們繼續進行探究,他們發現將這幾個數字相加所得的和能夠被3整除。為了驗證學生們的想法,教師又列舉了一些數,學生們根據剛才的經驗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四、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現階段的很多教學過于重視理論,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廣大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們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讓他們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
比如在講解“千克和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們帶來了一些他們生活中常見的實物,比如花生米、餅干、巧克力、糖果包等等,學生們看到這些實物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興趣。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們的感性認識,教師讓他們親自去掂這些物體。教師讓學生們從這些物體中挑選出能夠用克表示的物體和用千克表示的物體。同時,教師還開展了一次小比賽,讓學生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去估測物體的重量,學生們也都積極地參與到了比賽中。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利用天平測出物體的重量,看誰估測的數值最為準確。最后,教師再次帶領學生們回歸到教材中,結合教材內容和剛才的體驗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一個總結。此時,重量單位在學生們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他們的應用意識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有效的情境對教學活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建立三維教學目標,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創設出有效的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超男.靈活創設情境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探析[J].成才之路,2017,(03).
[2]田小平.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淺談[J].考試周刊,2017,(07).
[3]魏福蕊.小學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策略的探討[J].學周刊,2017,(09).
[4]陳秀妹.讓數學與生活比翼齊飛——摭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2).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石墻鎮大石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