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彤
摘要: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學習豎笛、口琴、口風琴或其他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的要求,先擇了簡答易學的、適合學生普遍使用的、便于集體合奏教學的豎笛課堂教學樂器。
關鍵詞:豎笛 翻轉課堂 啟發式教學 自學合作
一、教材分析
《雪絨花》是花城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環球音樂探寶(六)——拉丁美洲之旅中第三課時的學習內容,這一單元主要圍繞“音樂與相關文化”為主題進行學習,教材在四年級上冊開始出現豎笛的教學內容,到了這一冊為第六單元,學習“4音”和“3音”的吹奏。教材選編了《雪絨花》,讓學生吹奏簡單的伴奏,降低了演奏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一課時的時間完成。
二、學情分析
(一)學習方面:我校六年級階段的孩子選擇的是8孔英式高音直笛的學習,他們已經能夠掌握高音直笛的基本技巧,能從中央C吹到高音E,高音直笛中最難吹奏的音是F和C,F的指法比較特殊,C的氣息最難控制;另外,他們還可以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創編簡單的旋律,但在氣息和音色上還需不斷地提示和糾正。
(二)思想方面:隨著知識內容難度增加,會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增大,會有一部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興趣積極高漲,相反也會有一部分學生惰性使然,怕辛苦不動腦,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喪失信心,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同伴引領的方式,幫助那些差異性比較大的孩子學會學習,找回自信;引導孩子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研究、解決問題上,打破孩子們心中的隔閡與障礙,通過音樂幫助孩子調節內心緊張情緒,舒緩安撫他們焦慮的心情,關注養成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正確的對待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思想,促進學生對集體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本課也是對翻轉課堂、啟發式教學和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的探索。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1. 通過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學習,令學生喜歡上音樂、熱愛音樂并樂于創造音樂;2. 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提升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分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拉近優秀與差異性較大的生生間的距離,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更加直接,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二)認知目標:通過3和4的手指練習,能吹奏簡單的雪絨花,通過自學導圖,讓學生更理性的學習音樂,關注音樂思維。
(三)能力目標:1. 熟練掌握“3”“4”兩個音的指法;
2. 能用正確的吹奏姿勢、氣息、吐音及呼氣方式熟練吹奏《雪絨花》;
四、教學重、難點
3和4的指法連接。
(一)教學用具:鋼琴、黑板、直笛、其他樂器、PPT
(二)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六、教學反思
(一)“生本課堂”、“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些口號天天在嘴邊,作為教師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但是真正的以生為本的課堂真的少之又少,教師習慣講授知識、傳遞知識,但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啟發學生通過探索和思考獲得掌握知識的能力。
(二)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平起平坐,才能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三)優秀的學生多展示,并委以重任,以優輔差的形式關注差異性較大的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放心的把“指揮棒”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問題中學會成長。
(四)因材施教,關注個體:要根據班級學生的整體承受能力制定教學內容。
(五)人活到極致必是素與簡單,教學的極致是否也該化繁為簡呢,要讓學生感覺課程安排內容豐富,簡單容易,輕松學會知識又不會覺得累。
七、課例點評
本課最大的兩個亮點就是教師能嘗試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并通過豎笛教學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孩子動手動腦去創編音樂,培養孩子們的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多以小組合作,學生自評等手段,老師做啟發式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思維導圖是為了讓孩子們用更直觀和理性的思維學習音樂,學習音樂的終極目標是音樂思維的學習。當然整堂課的設計中還有許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比如教學內容稍微豐富一些會更好。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橋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