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斌
摘要:企業是否能夠實現可持續性的增長將直接關乎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一些企業罔顧自身發展現狀,盲目性的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因為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以此很多企業最終導致經營的失敗,這樣的案例很多,給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敲響了警鐘,同時也促使相關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密切注意企業本身的發展現狀需求,從而采取與之相對應的財務規劃方案,以實現企業的良性、穩定發展。本文將通在可持續增長理論的背景下影響企業財務規劃的因素,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的解決對策,以便促進企業制定更加合理的財務規劃制度。
關鍵詞:可持續增長;財務規劃;影響因素
隨著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的愈發繁榮,戰略管理理念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財務戰略管理現已成為了企業財務規劃的一項熱點內容。有研究表明,合理的增長率對于促進企業發展有著良好的積極意義,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企業的發展速度既不能過快也不能太慢,因為速度太快,導致過度化的經營,資金不足,面臨財務風險,反之,企業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并也將導致企業將喪失增長能力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因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好企業增長率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可持續增長率代表基于預期經營比率、股利支付比率、負債比率等基礎之上,有可能實現的企業銷售額最大年增長率。對可持續增長率采用穩態模型進行表示,在考慮到資產負債表及績效指標之時,假定將來與以往的資產負債表及經營效果比率相對比而言較為精確,且還假定企業沒有外部股權融資,資本的增長僅可經由留存收益累積方式來新增。基于這一假定基礎之上,在計算可持續增長率模型時則有如下公式: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資產周轉率×期末權益乘數/(1-收益留存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期末權益乘數)
上述計算公式中的“權益乘數”是依據期末權益計算所獲得的。
一、可持續增長下影響企業財務規劃的因素
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必然存在一些影響企業財務規劃的因素,在企業的內外這些因素必然對企業財務規劃建設的方案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對于企業中的相關領導人員而言就必須要從多個層面來對這些影響因素展開全面考量,且同時擬定出更加適宜于整體環境的財務規劃方案,現針對內部與外部兩方面的影響因素展開具體分析:
(一)內部因素
1.盈利及融資能力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企業保持資源的可持續性,生產必須保證不發生終端。因此也就必須要引入盈利與融資能力。這一方面的能力將會對企業的經營效率及財務政策的制定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是實現企業長期可持續增長最重要的一項因素。
2.戰略目標
企業的戰略目標指引著企業的經營方向,此戰略目標將會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指明方向。同時應用此目標同樣能夠體現出在特定時期當中企業所從事經營活動所需達到的水平程度。從企業的角度而言要始終保持在一個適中的發展速度水平下并非易事,而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則可為企業的長久發展提供方向,而企業戰略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也是企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這時候需要保證企業的資金共享,資源分配均勻,所以說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相關資源的整合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方向及運行優化意義重大。
3.生命周期
所有的企業產品的周期都是四個階段的,有研發期,生產期,銷售期以及衰退期,在四短時間內,企業的財務戰略計劃也并不完全一致。在最初的開創研發期當中需要首先確保財務規劃工作能夠得以有效落實,明確出所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保證生產和市場雙導向目標的準確性。在企業進入到成長銷售階段以后必須明確其發展的方向,企業采取合理的對策占有市場,并且適當的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而后在企業進一步發展至成熟期以后就必須要確保治理結構的完備性,建立起規模化的優勢,在成本價格上能夠保持領先,將意外風險始終控制在最低程度。最終在企業發展至衰退期后則需加強財務的集中度,確保戰略的充分落實,增強對現金流的有效管理。
(二)外部因素
1.市場需求
企業生產與發展必然要通過市場上的各種經營行為來實現,市場需求即在特定的客戶、區域、時間、市場環境及營銷方案下針對特定商品、服務及所購物的數量。因而在某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結構以及人們對產品的側重點不同,企業的生產的產品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個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
2.行業影響
從行業的角度來分析,企業在選擇某一個行業的時候應該首先對行業的市場行情以及行業的前景和各企業的發展情況做一個市場調查,并且在分析以后就能充分的了解企業的競爭環境,企業的生命周期,技術水平程度、銷售渠道網絡、行業成功因素、差異化服務特點等內容。企業在關注自己即將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后,同時企業在行業內的整體排名也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出企業的在本行業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大企業的資金雄厚,因此企業的經濟實力強,所以企業的競爭就有優勢,企業可以通過規模化生產方式來達到降低成本與提升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反之,若規模較小的企業則無法取得成本價格優勢,其更易被風險所擊垮。
3.政策影響
對于企業而言,必須對國家所制定出的各項政策法規引起足夠的重視,要能夠充分認識到與自身經營范圍相關的政策影響。國家所出臺的每一項宏觀調控政策必然都會與之相關聯的一些產業受到嚴重影響,但同時也需注意到這同樣也會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國家政策的調整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不同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對企業產品、銷售地點等可能會產生相應程度的影響。這些宏觀性政策的制定對于市場動向變化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企業應加強對政策的分析與解讀,從而確保在制定自身發展規劃時能夠契合于政策的指導要求。
二、可持續增長理念下的財務規劃
(一)營運資金管理
這一種類型的資金是企業保持正常運轉的基本資金量。要做好這一項工作內容,就需要不斷增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結構,保障足夠的現金流支持企業的經營。企業可通過對各類資產占用量的科學規劃,來降低不必要的資金占用,以實現對資產的優化配置,提升資產使用效率,采用更少的資金來滿足于企業的銷售增長需求。
(二)融資規劃
企業在做出融資決策行為時首要面對的一項問題就是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企業需要全面了解不同的資金途徑給企業帶來的問題,也就是全面了解融資結構,通過對融資風險的對比和成本的良好匹配性。有研究指出,企業在需求資金時,獲取途徑通常是由內向外的。通過額外新增債務資本也是一種主要的資金獲途徑,但需注意到的是要采取這一種資金獲取途徑必須要確保資金報酬率要高于利息率,只有滿足于這一項要求企業才能夠獲得剩余收益,并實現對債務資本償還能力的有效保證。此外,若僅是由資金籌措的角度來看,只要企業自愿且具備能力來發售新股,同樣也可籌措到一定的資金,且伴隨著企業權益資本的新增,還可獲得更多的資金。
(三)投資規劃
⑴投資新項目。通過開展市場調查來明確出適宜的新項目來進行投資,這一種方式不但能夠避免對閑置資金的浪費,且能夠通過對新項目的投資來找到更多的發展項目。投資項目評價可通過凈現值法與內含報酬率兩種方法來開展。凈現值方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即無法體現出投資項目的具體報酬率,相應的也將難以評價真實的報酬率及資本對比后的剩余價值,而內含報酬率則可實現這一要求。⑵企業并購。企業通過并購的方式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所以企業利用內部資金來實現擴張;通過并購,促使多個公司的合并來達到快速成長目的;同時應用企業內外部資源來促進企業發展。基于理論層面而言,企業在并購以后的投資成本低的前提下,企業必然選擇并購。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可持續增長是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長期性戰略目標。其本質上是要確保企業增長必須要具備有穩定的財務資源支持,基于長期可持續性的增長率來為企業的有效增長提供指導支持,促使企業增長可始終被控制在合理化的范圍之內,促使企業在較為有限的資源內找到最適宜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育儉.財務風險約束下的企業可持續增長分析——以*ST北大荒為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5,45(10).
[2]黃愛雙,陳育儉,陳明真等.民營企業財務可持續增長個案分析--以福耀玻璃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9).
[3]唐海墨.基于可持續增長的擴張型企業財務風險防控研究[J].經貿實踐,2016,(2).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西銷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