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從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創造性思維培養這三個方面,簡要分析了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實際教學案例,探討了關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改進措施,希望能以此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教學 問題 改進措施
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新課程的改革也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農村地區中,教育水平也有了較大提升,教學條件得到改良。但從實際情況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所以,針對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觀念滯后
當前一些農村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是會根據自己的習慣來進行,導致課堂教學變得形式化、固定化,沒有體現出創新型的教學理念。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會被束縛在一定的程式中,教師依照教材進行講解,學生則是漫無目的地聽、讀、背,沒有樹立起清晰的目標。有的教師在講課時只是讓學生先自己學習生字,再給學生講述文章大意,最后讓學生歸納出其主題思想,這樣一節課就算完成了。但以這種形式開展教學,學生不僅無法把握好文章的關鍵點,同時也不能獨立自主地分析文意。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
(二)教學方式單一
從目前情況看,部分農村小學教師依舊在采用“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能機械化地接收教師所講的知識,而不能發揮出想象力與創新能力。有的學生在面對開放性題目或是想象類題目時,就感到一籌莫展,不知該如何解決。雖然課標與教材在不斷發生變化,但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改變,那么學生依舊難以取得進步。在課堂上,還有些教師存在為了提問而提問,或是明知故問的情況,沒有實施針對性的教學,也沒有充分結合農村小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因此,教學重點未能凸顯出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
(三)沒有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小學生的天性是喜愛玩耍的,其主觀意識里很少存在為了目標而奮斗的因素,這也是由于其年齡特征而決定的。但如今農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提升,過度地放松身心會導致小學生產生懈怠、懶惰的心理,進而影響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的引導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關鍵。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形成了小學生思維的桎梏,使得學生片面地將教師所講的內容作為真理和標準,沒有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教師也把所謂“標準答案”看作唯一的考察指標,如果學生的答案和標準答案不同,就將其判為錯誤。于是學生思維受到限制,無法用創造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及解決問題。
二、基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改進措施
(一)革新教學觀念
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教育改革及發展的背景下,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觀念,不再以自己為中心,而是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擔負起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職責,為學生作一盞指路燈。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的地位降低,或是教師的作用淡化,而是要讓教師從主導者變為引導者,憑借自己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優秀的素質,給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特別是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觀意識還較為欠缺,所以更加需要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絕對主體。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創新教學方式
現階段,城市與農村的教育狀況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喜好、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的前提下,把教學與生活妥善結合起來,進而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化處理。要綜合考慮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特征,并聯系小學生成長的特點,摒棄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誦、表演或是參加活動等,以此活躍課堂氣氛。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來豐富課堂,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學習《柳樹醒了》一文,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柳樹在風中搖曳的景象,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同時,教師也可充分利用農村的優勢條件,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如《菜園里》一課,就涉及到農村的生活場景,教師可帶領學生到田地里觀察,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了哪些蔬菜,以此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在以往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但卻沒有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個性與創造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便得不到激發,且不懂得如何自主探索知識。還有的學生感到外面的世界比課堂更有吸引力,所以很難在課上集中精神。這時,教師就需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癥下藥地開展課堂教學,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在教學時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即便是對待同一個問題,學生得出的答案也可能截然不同,教師可借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比如學習《稱象》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稱出大象的體重呢?”學生會激烈地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再制作一套教具,拿硬紙片剪出一頭大象,再剪出一艘船和一些石頭,把課文中稱象的方式演示給學生看。學生理解之后,就會將自己設想的方式和這一方式進行比較,進而促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語文教學不僅能培養其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其將來的發展。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進行積極探索,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適當的處理方法,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的語文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骎莉.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學子(理論版),2016,(20).
[2]李海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J].甘肅教育,2016,(14).
[3]陳遠洪.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6,(05).
(作者簡介:楊天正,四川省三臺縣峨山中心小學校,漢語言文學??疲W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