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靖
【摘要】我國土地資源儲量豐富,土地也分為多種類型。但是我國的人口數量同樣十分龐大,所以在使用土地的時候應該避免出現土地浪費現象,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監督管理力度,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緩解部分地區土地緊張的問題。
【關鍵詞】新形勢;土地資源;管理
一、土地資源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一)土地資源管理的內涵
作為農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土地,經濟發展是人們安定生活的基本保障,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是國家根基所在,為做好土地資源管理,就要實現土地可持續化發展。在有關管理部門的研究下,新型土地資源管理不僅要結合社會經濟來看,還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做出改變,應放遠眼光,縱觀全球,開拓創新,尋找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才能更好的改進方案。在發達國家來看,他們對土地資源的管理是注重生活品質,有效改善生活品質,對現有的土地資源管理目的主要是要突出土地的環保效果,而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發展經濟水平有限,在土地資源管理開發上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為了達到資源分配維持生態平衡,就要利用土地資源管理方面做到公平原則。
(二)土地資源管理的意義
土地資源管理的意義就是要讓土地進行科學可持續發展,要合理控制人類自身發展給土地帶來的負擔。為解決這一主要問題,避免土地資源與人類經濟發展矛盾,有關政府部門意識到這一問題,將近幾年來土地資源管理進行調整,合理管理土地資源,在土地管理上投入精力,加強引導梳理,追求土地資源管理合理化,構建土地資源與經濟發展的和諧關系。
二、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
土地資源管理是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國家從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的角度出發制定出來的各項有關土地的法律制度以及方針,通過對這些方針的實施來保證土地資源開發在量與質這兩個維度上達到一定的均衡性。當前我國對土地資源的管理主要由相關的土地資源管理部門主導,在整體上對土地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布局。當前我國土地資源開發主要集中于農耕土地、城鎮用地以及工業用地三個方面。就農耕用地而言,農耕用地是保證我國經濟發展所必備的糧食基礎,是我國糧食安全以及人民溫飽問題的保障。但是當前我國農耕用地方面存在嚴峻的形勢,農耕用地面積在不斷的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壓縮,農耕用地污染較為嚴重,同時農耕用地在單位面積內的產出經濟效益也各有不同,在城市化建設中,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也造成了一部分農村居民外出,農耕用地逐漸出現拋荒的現象,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較低。就城市用地而言,城市化建設逐漸擴大城市發展規模,城市用地面積激增,城市用地在規模上逐漸超過一般用地,而且在城市建設中由于城市發展的方向與目標不同造成了城市對用地的規模也有所不同。在城市化過程中,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城市人均用地面積縮小,由于在城市化早期缺少對城市用地的規劃管理,造成城市用地緊張,且出現城市用地浪費的現象。城市用地在整體上呈現出相對緊張的局面。
三、土地資源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一)土地利用率問題
很多地區的地貌特征比較復雜,再加上農業用地和政府對土地的規劃,大部門的土地都在逐漸變為集約型用地,但是農村的土地浪費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一部分村民將自留地進行保存,不想將閑置的宅基地交給政府統一管理,直接導致很多地方都有老宅重新改造占用土地或者具有多處住宅的現象,很多土地都因為長期荒廢而失去的利用價值,最后導致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土地資源流失問題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建設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承包單位為了謀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將土地的使用價格降低,大量出售土地等現象發生,這樣導致土地資源無法在市場活動中保持供應,還給土地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三)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我國為土地資源管理頒發了專項專治的法律法規,但其完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有些法律法規在關鍵性問題上表達的不夠清楚,導致其無法更好的作用于土地資源管理。再加上有些法律法規更適用于城市,對于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管理問題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還需要國家不斷完善土地資源方面的立法工作。
四、土地資源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一)完善土地資源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完善,是管理實踐得以順利開展并保證其實效性的根本基礎。在土地資源管理過程中,針對相關制度的完善應著眼于三個方面:首先,全面提高政府與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并通過責任制的細化與落實明確界定責任歸屬,有利于形成有效約束;其次,管理過程中將對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常態化,通過良好的黨風建設最大程度避免各類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最后,對于土地資源項目的核實與審批需要高度重視,嚴格依據相關流程按部就班,以絕后患。
(二)提高土地利用與規劃的實用性與操作性
將土地利用與規劃作為其他各種設施利用和規劃的基礎,在對土地進行利用和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他各種設施的利用和規劃進行有效的連接,值得注意的是,土地的規劃和利用要與實際的情況相符合,而且各個部門也需要鼎力配合,在對土地進行利用以及規劃之前,要對周邊的地理情況以及城鎮的發展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土地利用和規劃方案,從而使得土地利用與規劃的實用性得以提升,另外,土地的規劃要具有一定的彈性,能夠合理的對土地規劃進行控制,嚴禁控制過于死板,要在規劃最優的原則上,對土地規劃的強制性以及約束性進行有效的降低處理,同時將土地規劃的剛性和彈性有效的結合到一起,使得兩者土地規劃的可操作性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
(三)提高土地資源管理的監督質量
當前在發展區域經濟、推進城區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格外重視對土地資源利用的總體規劃,同時對土地利用做出正確、科學的管理,如此一來便能夠有效緩解經濟發展、城區建設和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需要盡快成立有關的土資管理機構,進一步明確土地管理職責,提升土地資源監管水平。此外,還應當借助政府牽頭、各職能機構聯合審查的手段、嚴格土地供給制度,進一步對土地資源實施集約管控,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
五、結束語
目前,在我國的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依舊存在一些土地浪費現象。上文介紹了很多土地資源浪費現象產生的原因。對于土地資源管理問題,管理部門需要積極對待。建立有效的土地規劃手段,提高管理者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水平。這樣有助于加強土地約束和資源配置效果,以嶄新的土地資源管理路徑解決管理問題。
參考文獻:
[1]魯佩琛.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現存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17,(03):234
[2]古楊坤.關于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現存問題及解決措施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27):206-207
[3]陳俊佳.新形勢下土地資源管理現存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