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摘要: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起源于佛前供花,后經過唐朝宮廷的應用推廣,宋朝文人的內涵升華,明清著作的系統整理,逐漸形成了東方插花獨特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然而因為近代的戰亂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陷入險境。為了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在當代環境下的保護,傳承和再生;也為了中國當代設計的自我文化構建,本文將插花藝術的元素進行提取和梳理,從設計元素、應用方式以及思維方法上探討傳統插花藝術的視覺再造設計。
關鍵詞:插花藝術;傳統文化;視覺設計
一、插花藝術的歷史由來
插花藝術起源于佛前供花,應用初期常見于佛堂寺廟。
插花藝術發展至唐朝,在宮廷中多為常見,且更具觀賞裝飾的作用。
宋朝時插花藝術逐漸流行于民間,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宋文人喜歡賦予花草以花品花格,意境內涵,使得插花藝術廣泛存于詩詞文學、工藝繪畫中。
到明清時期插花藝術更加學術化、規范化,誕生了諸多理論著作。清朝后因戰爭原因,插花藝術進入停滯和衰退階段,改革開放至今,才得以復蘇和發展。
二、插花藝術的現狀
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插花藝術,東西方呈現出兩個稍顯極端的風格流派:西方插花以花團錦簇和色彩斑斕為美,東方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稱于世。
中國傳統插花由遣唐使帶入日本,而后在日本發展繁榮。今東方插花以日本花道最為系統和普及。
中國傳統插花的著名作品,多以繪畫形式流傳下來。新中國成立前,因戰事頻繁,許多珍貴文物或毀或丟,使得寶貴的插花資料散失殆盡,因此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在傳承上曾經出現過斷層,現今仍處于恢復和發展階段,由于重新發展的時間不足,中國當代插花藝術仍處于派系不明、分類混雜的發展初期;傳統插花也處于古籍文物的整理階段。與此同時,國內傳統文化的淡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導致現代人的傳統文化缺位,審美取向偏離,使中國插花藝術在現代社會的商業價值出現缺陷。
目前,正處于插花藝術百廢待興的時期,中國掀起了繼承與發展傳統插花文化創意產業熱潮。筆者個人認為:插花藝術可作為一種設計元素,呈現更多的樣式,使其煥發新的生機。
三、插花元素提取分類
(一)花器
供插花使用的容器叫花器,在插花中作用明顯:一是盛放花材,供給花材水分;二是插花構思和構圖中的一部分,花器的使用常常決定了作品的主題表現和色調氣氛。
花器的種類多樣,為插花藝術創造了豐富多變的條件,以下按形、色、質作大致分類。
形:瓶、盤、缸、碗、筒、籃是中國傳統插花的六大花器。
色:有純色、花紋、自然色等。
質:有陶瓷、金屬、竹、木、藤、玻璃、塑料等。
(二)花型及流派風格
中國傳統插花的基本花型有直立、傾斜、平出、平鋪、倒掛五種。將插花看作畫作,花型就是畫面的構圖骨骼。
中國傳統插花在日本,發展衍生出日本花道的無數流派風格,其中以池坊、小原流、草月流為最。
池坊插花直接傳承于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以立花花型為主。
草月流插花突破了傳統花型的束縛,自由地使用花器與素材,常常采用非植物素材創作。
小原流插花受到當時中國盆景與西洋花卉的影響,以重量感、重心偏低的盛花聞名。
(三)花材意象
在中國含蓄婉轉的民族性格的影響下,傳統插花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內涵與意境。有“雖由人作,宛白天開”的寫景花、富有社會哲思的理念花、借物喻人與婉轉抒情的心象花、造型美大于內容美的造型花。
中國文人利用花木本身的屬性,通過花木的形態、諧音和品格,來表達某種意念、趣味和哲理,使得花木超越了其自然性,逐漸生成了具有典型性和廣泛性的意象標志,例如梅蘭竹菊的“四君子”之名、松竹梅組成的“歲寒三友”。
四、插花藝術的再造設計
(一)元素應用的再造
目前市場對于插花元素的再造設計較為空白,故以下案例皆為個人的設計實驗。
首先,是應用花器元素的西文字體設計。
西文字體是視覺設計實驗的經典課題之一,所以對于插花元素的視覺再造設計可由此開始。結合中國傳統插花的花器造型元素,以西文字母為載體,進行東西融合,以期取得古今碰撞的效果。
其次,是插花元素在插畫形式上的嘗試。
東方插花藝術真正在歷史洪流中流傳至今的迷人之處在于寄情花木的意境之美。古有文人超脫自然,予花以人格意象;今有無數花道流派,各有韻味氣質。以借花喻人的心象花為題,運用古代的花木意象和現代的流派風格表現當代人的社會身份和人格氣質,是插花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做視覺延展的第二種方式。
其一是荷蓮缸花。古有愛蓮說之出淤泥而不染,故蓮上一子,懵懂純潔,一塵不染;今有冰心在雨中有感而發,賦予了荷葉以新的意象內涵,作《荷葉母親》,故畫中荷葉護花作母愛象征;缸為花器,厚重包容,作情重如山,默默守護的父愛意象。
其二是陶罐虬松。花材取松,松樹常青,寓意長壽,是老人的寓意象征;花器為陶,古樸自然,符合老人的形象氣質。插畫中枝干虬結,任性而生,似立于不穩之地,卻有老者安坐其中,悠閑垂釣。論語有云: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正是老人于一生經驗中探尋到為人處事的微妙平衡與從容。
其三是流派風韻。現代日本花道中的草月流插花張狂隨性,不拘一格,極端對立于其他流派風格。花材和花器的應用皆無定律規則,夸張和前衛是草月流的顯著特點。插畫中“花枝招展”是草月流的經典花型;三角形花器給人尖銳不穩的視覺感受。以花器與花材隱喻藝術家的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的落差關系:如履薄冰地放肆。正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曲高和寡之意。
(二)構成再造
東方插花藝術的構成是以花器為面,枝干為線,花葉為點。
第二件西文字體的設計實驗回歸到傳統插花藝術的三維表現:以橢圓形白色花器為輔襯,蜿蜒的花枝為構圖骨骼,三兩花葉點綴。設計從自然環境中取材,是西文題材與東方美學結合的交融,更是自然造化與人類文明之間的碰撞交流。
(三)意象再造
古代文人的草木意象源于生活,是具有時代性和進步性的。從現代生活中挖掘新的意象,是插花藝術再造設計中值得研究和延展的切入點。生活本身是設計的起源地,設計: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言。
以下為《為人處世,花瓶不好?》的系列招貼。以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中通過插花表現社會哲思的理念花為題,意象取材于現實生活:現代生活,網絡語言盛行,這種或調侃或諷刺的現代語言,可看作是現代生活孕育而生的新意象內涵。例如“花瓶”一詞:形容空有其表,除了觀賞之外毫無作為之人。
以下招貼由“花瓶”的現代意象作為切入點,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世間萬物皆由自然孕育而生,人只為其一,卻自詡主人地妄自尊大、過度造作,導致今日的環境問題,究其因不過是人的能力過強導致的野心泛濫,追求作為而無所不為。倒不如以“花瓶”自處,本分守己,而非以“花瓶”之身,行越界之事。
五、結語
插花藝術是包含了中國青銅文化、瓷器文化、花卉文化、書畫藝術、詩詞歌賦、倫理道德等綜合性藝術學科,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既微觀又宏觀的一環。
從設計角度出發,筆者個人認為設計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設計師應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梳理和傳統設計思想的探索,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使傳統文化真正成為“中國設計”的精髓和來源。
從設計師角度出發,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從本土視覺形象中,找尋設計創新的源泉,通過再設計,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