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婷


摘要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應用于鼻竇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鼻竇炎患者80例,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用舒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住院時間、并發癥消退時間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舒適護理應用于鼻竇炎患者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 舒適護理;鼻竇炎;護理效果
舒適護理模式是一種以為患者創造安全、個性化的護理環境為主的護理方法,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多角度的個性化護理。不同的鼻竇炎患者對舒適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在為鼻竇炎患者采取舒適護理的時候,要盡可能做到滿足患者的要求,為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和治療,減少患者的不適感。為鼻竇炎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能夠保證患者心理的健康和生理的健康,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鼻竇炎患者80例,分析舒適護理應用于鼻竇炎患者臨床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鼻竇炎患者80例,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3~ 68歲,平均(45.5±11.5)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2~66歲,平均(44±12.4)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實施護理,并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服藥治療等。試驗組采用舒適護理。①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要熱情親切地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紹醫院的基本情況,消除患者恐懼、緊張、不安的心理。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和情緒,對鼻竇炎患者提出的疑問要認真進行解答,從而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②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對鼻竇炎患者的心理狀況、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等進行了解,有效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要在適當的時候向患者講解鼻竇炎的相關知識,消除患者恐懼不安的情緒,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信心嘲。在手術前,也要及時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術后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手術時間等,消除患者對手術的陌生感。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消退時間對比:試驗組住院時間(10.3±2.34)d,并發癥消退時間(8.23±1.45)d;對照組住院時間(15.6±2.45)d,并發癥消退時間(11.74±2.15)d。試驗組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消退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l。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5%(P<0.05),見表2。
討論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包括上頜竇、蝶竇黏膜的炎性反應。鼻竇炎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鼻竇炎臨床表現為鼻塞、頭痛等。為鼻竇炎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能夠保證患者心理的健康和生理的健康,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研究發現,試驗組住院時間(10.3±2.34)d,并發癥消退時間(8.23±1.45)d;對照組住院時間(15.6±2.45)d,并發癥消退時間(11.74±2.15)d。試驗組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消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5%(P< 0.05)。可見,為鼻竇炎患者采取舒適護理,能夠促進患者并發癥消退,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改善患者預后。
鼻竇炎患者在住院的過程中,心理和身體都有舒適需求,不同的鼻竇炎患者對舒適的需求也不一樣,因此在為鼻竇炎患者采取舒適護理的時候,要盡可能做到滿足患者的要求,為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和治療,減少患者的不適感。采取舒適護理,就是為患者營造一個家的感覺,讓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恢復,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