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杰 張超 曹凈植 寧南 劉凌宇
【摘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高等學校培養既有實踐能力又具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衛生管理人才。實踐教學首先要明確實踐能力的內涵,再把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使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受教者開展信息的組織和整合,提高受教者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衛生管理專業;實踐能力;教學方式
衛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具備一定的醫藥衛生和管理科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能從事醫藥衛生事業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將知識付諸實踐,是高等教育必須探討的問題。
一、實踐能力的界定
實踐能力是一個應用廣泛、似乎不言自明的詞語,但至今學術界并未給出一個明確的界定。實踐能力強調的是一種“做事”的能力,是個體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在實際社會環境中針對具體問題的現實運用,實現向各種能力的轉化,是個體整體能力的最終價值體現。
二、促進衛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增長的課堂教學方式
(一) 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
基礎實踐能力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是個體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機能,是獲得專項實踐能力和情景實踐能力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類型的課程融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比如,醫學類課程是衛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是對衛生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在醫學類課程的課堂上應注重個案教學、參與教學、實驗教學的融合,再配以生動的圖片、影像資料,鍛煉的是學生對課堂的感知能力。根據衛生事業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校期間需要培養學生的計劃、組織、協調、決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溝通能力,而對于提高溝通能力使用角色扮演法結合情景模擬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管理類課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設定題目,可采用多種表演形式,如小品、場景模擬等進行角色扮演。在這一過程中會極大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獲得角色的情感體驗。
(二) “以問題為中心”與“以團隊為基礎”兩種教學模式相融合
專項實踐能力是指個體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所體現的專門技能。學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每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相應的專門技能,而在高等教育階段要有的放矢地增強學生的職業專項能力,因此,專項技能的訓練對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簡稱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與學習模式,特點是圍繞問題設計教學過程,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參與者和指導者,強調的是教與學是一個動態創新的過程。“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簡稱TBL,是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并逐漸興起的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注重人的創造性、靈活性與實踐特點的,以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新型成人教學模式。
(三) 創新培養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能力主要指分析判斷、決策執行、監控評估等個體面對具體問題時,綜合衡量自身條件與環境條件后進行分析判斷并實施決策的能力。杜威曾經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接觸點。選擇或創設一個強有力的學習支持情景是教師為學生設計學習活動、幫助他們構建相關主題意義時作出的最重要的決定。設立情景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或探究某個主題,情景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給學生帶來某種經驗,更是為了讓學生有可能在一個有意義的、更大的背景下嘗試構建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曹凈植,王曉杰.衛生事業管理專業
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探索,2014(7):57-59.
[2]曹凈植.PBL與TBL兩種教學模式之
比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0):88-89.
[3]張闞,宋贄,劉憲敏.基于實踐教學
的農業院校創新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95-96.
[4]夏露.基于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
學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3-5.
[5]柳世玉,謝曉宇,李春琴.基于大學
生就業創業能力轉型的大學課程開發之思考[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7):159-161.
【本文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專業建設項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訓體系建設研究”(ZYJS021)、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基于需求分析的醫養結合創新模式及建設路徑研究”(17SHD207)、黑龍江省教改工程項目“文化自覺視域下中醫藥院校學生國學素養培育的途徑研究”(SJGY2017060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