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模式的變革,微信和傳統教育的結合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混合式學習也在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混合方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探索移動學習和傳統學習相混合的學習模式顯得日趨重要。基于這樣的背景,本研究將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為例探索混合式學習模式的研究。
關鍵詞:微信;混合式學習;思想政治;模式
2017年4月24日,騰訊旗下的企鵝智酷公布了最新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根據這份報告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而新興的公眾號平臺擁有1000萬個。微信這一年來直接帶動了信息消費1742.5億元,相當于2016年中國信息消費總規模的4.54%。截至2017年5月微信公眾號WCI排行前十的有人民日報、十點讀書、冷兔、占豪、央視新聞、有書、卡娃微卡、天天炫拍、冷笑話精選和美國內參。在微信公眾號百強影響力排行榜中,心靈雞湯、幽默笑話、時尚類微信公眾號占比相對較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作為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始終占據排行榜前兩位。房地產、游戲IP和動漫類微信公眾號占比相對較低。由此可見,利用微信開展學習的應用尚不普及。
隨著近幾年以web2.0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非正式學習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成為了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關于混合式學習的研究也從之前的“傳統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的混合”逐步走向研究“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混合”。盡管近幾年微信廣泛普及,利用微信開展的學習越來越多,一些APP開始用微信提醒每日背單詞,每日閱讀,并利用微信建立閱讀后的分享群組,營造一種全民學習共同閱讀的氛圍,但從目前的文獻來看,主要是集中在研究微信學習平臺的設計與構建以及在利用微信開展移動學習上,將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相混合的研究為數不多,相對比較欠缺。鑒于此,本文力圖從微信應用于具體學科之方面,淺析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本課題希望借助微信公眾號推送學習資源,實現思政課程移動學習環境的基本構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本質上具有鮮明意識形態,更加注重的是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于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尤其是在網絡發展迅速、文化傳播方式多樣化的時代。微信作為一種社交工具,普及率如此之廣,且當代大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進行微信的使用時間較長,因此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可想而知。
微信公眾平臺擔負著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大學生的重任。我們應該設計適應消費主義時代的需求的學習內容,盡量發布精準短小、鮮活快捷的信息,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拓寬信息來源、豐富信息內容,加強對信息的深加工、再創造,增強信息的可讀性、娛樂性,吸引大學生的關注。
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對于發布的學習資源,可以進行點擊率、閱讀量的記錄,通過登陸公眾號后臺管理系統,可以方便地獲取學習者的各種學習數據,進行學習反饋。
思想的進步需要交流與爭論,學習深度的提升必須在理解的基礎進行表達。尤其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而言,學習者真實學習效果的增強需要在與學習同伴的“頭腦風暴”中取得,通過微信平臺,學生之間可以建立微信群進行學習交流,老師可以通過平臺發布學習要求和指導,從而實現微信公眾平臺對線下學習的實時輔助。
微信平臺信息給予了所有網民的話語權與信息傳播權,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在新媒體時代,建立在教育雙方理論與知識信息不對稱基礎上的相對優勢格局被打破,學生可以通過關注微信訂閱號獲取社會熱點問題,與此同時還會收到來自不同價值觀的評論與分析類文章,大學生的是非觀尚不成熟同時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各類信息不能正確區分,而思政教師精力有限,對很多學生關心的問題不能全面解讀,及時反饋,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力,加之學生之前已從訂閱號或者朋友圈了解了相關聲音,先入為主,加上大學生的獵奇心理,對老師所持觀點未必相信,甚至對老師的政治觀點排斥反感,因此更需要在課前課后對學生加以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上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是從網上獲取。必須要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备咝W鳛橐庾R形態塑造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必須主動作為,利用好微信等新媒體,掌握輿論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山峰,檀曉紅,薛中.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微型學習實證研究——以“數據結構公眾平臺”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5(1).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3.
[3]翁曉梅.微平臺下混合式學習微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7.
[4]張陽陽,王濤,裘國永.微信公眾平臺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
[5]盧程佳.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設計與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蔣靜涵(1998—),女,本科,江蘇大學,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