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更好的保障農民的利益。在此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信托產生,它最大的特點是在不改變農村土地所有權和承包權的前提下,發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融資功能,實現了農村用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推進農村快速發展。
【關鍵詞】土地流轉信托 土地使用權 問題及對策
一、原有土地流轉模式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由來己久,《物權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未經依法批準不得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但這些方式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土地流轉通常依靠村干部的協調或血緣、鄰里關系來達成;二是土地流轉難以達成;三是流轉的范圍只局限在村里,難以實現大規模流轉等,在此種情形下,土地流轉信托應運而生。
二、土地流轉信托
土地流轉信托是將農村土地使用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以及宅基地使用權)作為信托財產,委托信托公司進行經營管理,并實現土地受益權的精細化、標準化和憑證化,農民憑受益憑證定期領取收益。土地流轉信托成功地將農民的土地資源、投資者的金融資本、專業公司的管理技術三者高度融合起來,架起了資源、資本與技術之間的橋梁。土地信托制度具有的特殊優勢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實現農村土地的高效利用。信托具有財產隔離的功能,能夠降低經營風險,避免讓農民獨自承擔損失,更好的保障農民的權益。
第二,為土地流轉開辟了新的模式。土地流轉信托堅持在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不變的情形下設立信托,并以財產權信托為基礎發行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這樣既解決了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又有效的吸納了社會閑散資金,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
第三,有利于推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效益。曾經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包產到戶的模式固然存在一定的合理之處,但個人個戶的力量畢竟有限,無法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而通過土地信托,大片經營權高度分散的農地被整合成了規整的良田,由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隊伍引入先進的經營理念,實施高效的種植方案,為提高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四,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城鄉分割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而土地流轉信托一方面借助國家政策的激勵,鼓勵社會資金流向農村,另一方面帶動了農村土地發展優勢產業,提高農業整體規模效益,緩解城鄉分割帶來的消極影響。
三、土地流轉信托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制度的缺失
我國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滯后于土地流轉信托的實際發展。雖然《憲法》、《土地管理法》、《信托法》等法律對于農村土地流轉做出了一些規定,但是總體上還只是停留在政策或是中央指導思想的層面,這種現狀使得土地流轉信托無法在明確的法律制度與框架下運行,不利于土地流轉的長遠發展。
(二)土地使用人利益最大化問題
現今我國土地流轉信托的期限通常在10~15年之間,土地使用期限的短期化與使用人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存在沖突。作為土地流轉的經營者,必然希望在信托期限內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這種目的的驅動下他們往往會忽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無序地利用土地資源,破壞生態平衡。那么在信托計劃到期后,返還給農民的土地可能己經是受到嚴重破壞的土地,這是對廣大農民和我國農業發展的極大傷害。
(三)土地流轉信托后期融資難度大
土地流轉信托不僅是為了實現農業土地合理高效利用,還希望通過配套融資來推動農業的發展,解決農業行業融資難的問題。然而由于農業發展存在高投入、慢收益、經營周期長的特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很難滿足追求穩定且高回報的金融機構的投資目的。此外,市場上充斥著短期投資獲利的風氣,因此決定了土地流轉信托難以獲得耐心資本。
四、完善土地流轉信托的建議
(一)完善法律機制
首先針對己有的法律需盡快修改,增添與土地流轉信托相關的規定,其次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單獨制定一部《農村土地流轉法》,明確在流轉過程中各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使土地流轉信托能夠有序、合法的推行。同時推進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盡可能的實現確權到戶,努力促進農村土地流轉信托的市場化機制建設并且建立與之相對應的信托登記制度。
(二)選擇合適的農業經營主體,降低農業經營風險
土地流轉信托盈利的關鍵在于經營主體,對于經營主體的選擇應著眼于其綜合能力,包括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的選擇,都將對后期的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在經營的過程中要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尊重自然規律,既要保護農民當下的收益,也要保護農民長遠的利益。
(三)嚴格限制土地流轉信托的土地用途
土地流轉信托應當嚴格遵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承包土地的農業用途”的原則。在進行土地流轉信托的過程中,首先要在信托合同中明確土地的用途,不得隨意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其次就農業生產低收益且受多種因素影響而不穩定的情況來說,國家可以采取一些農業財政補貼來鼓勵經營者進行糧食作物的種植,避免所有經營者都去選擇種植高附加值的作物而引發糧食危機。最后還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用途的監管,規范經營者的經營行為。
綜上,在新一輪的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土地流轉信托無疑是一項全新的嘗試,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然而正因為它“新”,所以也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們可以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它,使其成為真正利民利國的制度。
參考文獻:
[1]祁宏亮.土地資本化之路——土地流轉信托誕生[J].現代商業,2014.
[2]錢仁漢.土地流轉信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融資方式的新探索[J].華北金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