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星 何蓓蓓
【摘要】本文介紹了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分析了我國借鑒德國“雙元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如何將德國“雙元制”本土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 雙元制 本土化
德國以“雙元制”為代表的職業教育被譽為戰后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享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半p元制”是解決我國職業教育目前存在問題的有效模式之一,但目前在全國并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如何結合我國國情,使德國“雙元制模式本土化成為當前職業教育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德國的職業教育分類
德國職業教育分為兩種:全日制、雙元制。兩種類別的在校學生人數目前比例約為52::48,全日制的學生人數要稍多一點。根據以往經驗來看,當國家經濟形勢不好時,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則學習“雙元制”的學生人數會隨之減少,反之亦然。
目前,中國學習引進的主要是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二、德國“雙元制”的內涵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教育機構與企業聯合舉辦職業教育,企業和學校、教師與企業培訓人共同培養學生,學生同時具有雙重身份。具體而言,“雙元制”的職業教育內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兩個培訓主體。兩個培訓主體即企業和職業學校。
(2)兩套教學計劃。聯邦職教所制定企業用的培訓規則;職業學校所在州文教部制定職業學校用的教學計劃。
(3)兩種教學內容。在企業主要是傳授職業技能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除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政治、體育、宗教、倫理等普通文化知識。
(4)兩種教材。兩種教材即實訓教材和理論教材。培訓企業使用的是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編寫的全國統編教材,以便確保達到統一的培訓標準和質量;而職業學校使用的理論教材則是由各出版社組織著名專家編寫的,沒有統一的全國、或全州統編教材。
(5)兩種實施方式。企業遵循聯邦職教所制定的培訓規則來培訓;職業學校則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頒布的教學計劃組織教學。
(6)兩類教師。兩類教師即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企業培訓的實訓教師是企業的雇員;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師是屬于國家公務員。
三、德國“雙元制”的核心
德國“雙元制”核心是有兩套教學計劃:企業用的培訓規則和職業學校用的教學計劃。其他的如“兩個培訓主體”、“兩種實施方式”、“兩類教師”等都是“雙元制”表面的形式、載體,德國“雙元制”最核心、最關鍵的地方是制定、完成兩套教學計劃,只要能按要求完成這兩套教學計劃即完成任務,而不論是以何種形式、載體在何地完成。
四、我國借鑒德國“雙元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在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我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對“雙元制”的影響。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重視腦力勞動,輕視體力勞動,重視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
(2)缺乏制度保障,改革立場容易動搖。德國有法律保障“雙元制”的順利實施。而要在中國借鑒德國“雙元制”,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導致困難很大。
(3)經費投入問題?!半p元制”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大實訓比例,培養高質量的技術工人,相應的投入是必需的。因此如何解決投入大而經濟實力又相對薄弱這一矛盾,便成為這一模式能否被普遍接受的關鍵。
(4)校企合作問題。而我國的企業家中因受其特定地位的限制,能將職業教育視為促進企業發展根本因素的還很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在較高層次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元制”校企合作是十分困難的。
(5)師資力量不足。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需要大批的“雙師型”教師。學校教師理論功底普遍較深,實踐能力相對較弱,雙元教學恰恰淡化理論強調實踐,學校教師往往難以適應雙元教學的要求;而企業實訓教師往往實踐能力較強,但理論功底偏弱,特別是缺乏授課的基本技巧和能力,也不能完全適應“雙元制”的要求。
五、如何將德國“雙元制”本土化
針對以上我國借鑒德國“雙元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國內外己有很多研究人員從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種對策,在此就不再冗述。隨著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很多原來存在的問題都在逐步解決,本人認為將德國“雙元制”本土化的關鍵,是各地、各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嚴格遵循德國“雙元制”核心思想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變通。
(1)必須嚴格遵循德國“雙元制”核心思想的指導。德國“雙元制”的核心是有兩套教學計劃:企業用的培訓規則和職業學校用的教學計劃。只要能按要求完成這兩套教學計劃即完成任務,而不論是以何種形式、載體在何地完成。
我們要學習“雙元制”就必須時刻謹記這個核心思想,并嚴格遵循?!氨就粱辈皇请S意改變,有些非核心的內容可以改,但核心內容不能改,否則就完全變形,失去了“雙元制”的意義與價值。
(2)非核心的內容可適當變通。中、德兩國畢竟國情有很大差別,德國“雙元制”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國,我們必須根據我們的實際條件進行適當的變通。至于如何變通,這個沒有統一標準,因為各地、各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各地、各職業學校在進行“雙元制”的本土化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變通,把握好“度”。
例如現在最常見的難題是沒有合適的企業與職業學校合作,承擔起類似德國“雙元制”中“企業”一方的任務,這個時候職業學校可考慮自己在校內建立“學習型”工廠,再建立配套的師資等條件,亦可代替德國“雙元制”中“企業”的作用。目前,東莞市技師學院即在采用此方法進行“雙元制”本土化的實踐探索。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雙元制”職教模式是適應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形勢需要的模式之一,系統深入地研究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推動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的本土化,對指導我國職業教育建康發展,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琦.管窺德國不同種類的職業教育機構類型以及各自的任務與作用[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2.
[2]萬燁鋒.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本土化的實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