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彬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有重要影響,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關鍵詞】新媒體 少數民族 大學生 思想教育
一、新媒體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現狀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在不斷上升的互聯網用戶數據中,網絡模式滲透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等各個領域,并且大學生活躍的思維往往從網絡發布中體現出。進入內地各類高校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越來越多。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高校有義務將其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并直接關系到民族政策的全面貫徹實施。
二、新時期下創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少數民族地區與外界進行社會交往、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各種政治思想文化也相互激蕩。不可避免地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
(1)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各自族別、文化背景和認知、心理差異,在信仰上呈現現出多面性、多向性特點。
(2)少數民族大學生從小受到不同特點、不同類型文化的熏陶,本民族文化因素影響著他們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識以及行為。
(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日益多樣化,以及不良思潮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沖擊等,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樣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4)隨著國際互聯網、多媒體載體等現代傳媒的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和選擇外部信息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也增加了學生辨別是非的難度。
三、新媒體對新時期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推動著大學生的生活,其普遍性、互動性、零距離性的特點,使得新媒體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
(1)新媒體加強了信息的傳遞和溝通,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渠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網絡體系,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傳輸速度快、用戶量大、形式多元。少數民族大學生同樣的每天都將接觸到來自互聯網等各種媒體數以萬計的信息。
(2)新媒體有助于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豐富起來,通過微信、微博等現代媒體獲取和傳遞信息,表達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自主觀點和意見。
(3)在新媒體教學時代,通過簡單易懂的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把需要傳達的內容迅速的傳達給信息接收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素質中不可缺少馬克思主義“五觀”(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知識,準確把握少數民族發展的歷史和風俗習慣及文化特征。
普及率極高的新媒體的實用,己為每個新媒體居民潛移默化地形成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容易帶來少數民族大學生價值觀念地畸形形成。在新媒體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背景下,新媒體的成熟發展,虛假性的慣性思維一旦形成,把實體的現實與創造的現實連接起來,改變了人的認知方式。
四、新媒體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高校少數民族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主動研究了解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育手段與方法,在課堂教學、主題教育、課外實踐、志愿服務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滿足不同形式、不同階段、不同群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1)建立健全隊伍建設機制,提高工作隊伍積極性和專業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在高校教育工作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相應的要提高,要熟知高校政治思想引導工作的本質,要掌握新媒體的基本技術手段以及了解其傳播特性,緊緊跟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步伐,研究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工作規律。
(2)完善校園網絡制度建設與管理。通過加強對校園網系統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園網絡信息傳播系統;建立大學生網絡利用行為監督機制,加大網絡安全管理力度;增強學生網絡正確使用責任感。依托網絡平臺,高校少數民族教育工作者能及時地針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辯論,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與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探討,爭做學生在虛擬情境中的導師,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高校形成一種健康向上、是非明確的網絡環境。
(3)營造健康和諧新媒體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和滲透力,高校少數民族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豐富和完善各種文化內容和形式,增強校園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開展融合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網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網絡知識競賽與新聞調查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逐漸向文化知識學習和科技活動參加等網絡使用領域轉移,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新媒體校園文化氛圍。
在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己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世界各國紛紛把發展信息技術作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新媒體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大學生是我們這個民族與國家未來的希望,而少數民族大學生更肩負著民族興旺歷史重任。在新媒體興起的背景下,合理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的和諧發展會將會成為一個歷史使命的課題。做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堅持以“理論引實踐”、以“實踐出真知”,牢牢秉承新時期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偉大中華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李中耀,粟迎春.創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黨史文苑,2010,(2).
[2]鄧曉琳.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 .泰山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