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磊
[摘 要]大學生作為未來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這個群體能否高質量就業,關系到未來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面對緊張的國內經濟形勢,大學生應增強社會責任感,擺脫依靠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慣性思維,轉變就業觀念,堅定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信心,尋求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路徑。下文將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發展思路,以期對相關人員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發展思路
創新是創新創業的基礎和靈魂。眾創時代,大學是推進社會創新創業的“發動機”。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歷經十余年,接受了競賽推動階段、課程初創階段、政策號召階段和平臺搭建階段的洗禮,開創了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定位不準、資源短缺、缺乏個性等障礙因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定位不準
目前我國高校在推行創業教育時,各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不準,對創新創業的內涵理解不到位,從而導致創業項目專業優勢不突出。創業扶持項目篩選機制匱乏,扶持對象定位不準,這無疑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大學生思想活躍,容易形成主觀性較強的創業思路,創業項目不夠實用,難以落地。
2.資源短缺
中國大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對創業教育重視不足,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資源傾斜,創業扶持資金額度小,發揮的效用有限。另外,資金短缺致使實訓實習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客空間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難以滿足有效需要。教學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很少有大學開發出實質性和系統性的創業教育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教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重視不足;另一方面高校現有的師資創業教育理論基礎薄弱,創業實踐經歷缺乏,師資量不夠、質不高,理論與實踐難以兼顧,從而形成優質師資短缺的頑疾。
3.缺乏個性
高校“一刀切”式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體現學生的個體特殊性。目前高校創業教育主要采取全校或全院統一的創業培訓、創業實訓等教育方式,忽視學生的個人特質、學科間創業生長點的差異、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層次的區別。然而對所有學生進行同樣的創業教育,容易導致創業教育虛化,學生難以理解實質的創業教育,不僅會影響創業教育質量,還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創業興趣。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思路
1.共建高校 企業協同培養模式
開展校企合作,是創業教育的必要模式。高校要與企業密切合作,共建創新創業支持平臺,共建創業基金,引領學生走進企業,增加大學生運作企業的實踐機會,使大學生充分了解企業的運作,親身感受真正的企業精神,尤其是企業獨特的經營理念、價值觀、運作規范、企業文化、服務理念、企業風險等,為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提供更加真實的舞臺。高校也可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把創業教育與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進行創業教育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2.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積極營造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
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是開展教育的良好外部環境。隨著國家層面相繼出臺的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各地政府部門也相應建立了激勵創新創業的制度,簡化審批程序,降低創業門檻。建立“創新創業網站”,搭建網絡信息平臺,加大創新創業活動的宣傳力度,善于利用傳統形式和新媒體平臺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鼓勵倡導創新創業。通過設立創新創業實踐學分、創新創業必修課程、創業基金、創業社會實踐,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體學創業,引導學生參與創業實踐。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論壇講堂”,邀請知名企業家、創業達人、創業校友等現身說法介紹經驗,激發創新創業激情;積極利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與平臺,鼓勵大學生建立“創新創業類”社團;建立專門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創業園”,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給予資金支持;舉辦校園創新創業大賽,推薦優秀創業實踐項目參加各類創投大賽等方式和手段,讓創新創業的理念植入大學生的思想深處,形成共識、產生共鳴。
3.整合資源 提高效率
目前高校創業教育處于松散狀態,使本就不充裕的資源難以整合利用。對此,高校應加強各方聯動,形成高效集約的創新創業教育系統。要整合利用學科、實習、競賽、創客空間和政策資源,在校級創業部門統一領導下,各院級相關部門協調合作,加強上下級溝通與院系之間的交流,構建一個全覆蓋、系統化的創業教育網絡。線上創客空間設計強調“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戰略思路,同知名企業展開交流,讓投資方看清項目潛質,盡快獲得資金,投入運行;在線下基地運行中融入先進企業管理知識和經營理念,在產品設計和戰略營銷層面融入創新元素和專業特質。根據學生不同的創業傾向,開展對象性強的滲透式教育、普及式教育、重點式教育和個性化教育,避免大面積“平鋪直敘式”的創業課程,不斷提升創業課程的科學化水平。
三、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會組織、家庭等多方支持,共同搭建平臺。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環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通過多方努力共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群體一定會迸發更加巨大的力量,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地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J].教育評論,2017(11):88-91.
[2]王東明,劉姬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6(04):24-27.
[3]邵煥舉.協同創新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及促進機制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06):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