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以及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很多高校學生在畢業后選擇以創業為出路,因此高校學生的創業教育漸漸成為了教育的重點和社會的熱點。推動高校創業教育更好地發展,要在理解創業教育內涵的基礎上深刻分析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進步和不足,在創業教育的實踐中進行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創業; 教育發展與實踐
高校創業教育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學生主體意識的教育; 二是學生創業意識的教育; 三是學生創業精神的教育; 四是學生創業品質的教育; 五是學生創業能力的教育。當前世界已經步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國高校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必須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在我國社會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高校需要創新教育機制,轉變人才培養的理念和模式。
一、當前高校創業教育具有的模式和現狀
隨著教育經驗和實踐的積累,我國的高校在創業教育中形成了一些模式,對于創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種模式是把素質的提高作為創業的基礎,結合創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兩大教育理念,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第二種模式是把創新作為創業的基礎,通過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來推動其創業能力的提高。具體來說,這一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來鼓勵學生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第三種模式是通過強化學生的創業技能來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為學生搭建了更加優秀的創業實踐平臺,除了講授專門的創業知識,還通過各項訓練來強化創業技能,培養學生創業的興趣和意識。學校還與校外各知名企業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由企業家來對學生進行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二、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創業教育知識與資源的缺乏
目前大部分學生雖然具有自主創業的愿望和熱情,但是缺乏自主創業的知識與資源。創業不僅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科學的智能結構,還需要容納多學科。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健全與相關信息的不對稱影響了學生創業的目標與具體的創業操作實施。再者,大部分學生存在因循守舊的思想,緊緊束縛了創新的思維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如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創業知識面與提供廣闊適用的資源是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一個主要問題。
2.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
創業就業教育培養模式重學科劃分、專業技能培訓和卷面考核,課程劃分、學科積累、具體實踐與應用和教學組織分配缺乏彈性和適用性,這直接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高。值得關注的是,創業教育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課程體系和非課程體系。單純把課程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根本就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創業教育的本質就是提升學生本身創業知識面與具體的實踐能力,洞察社會發展的關鍵點與現實機遇,通過自身知識的發揮,提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實際成效。而目前,國內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基本停留在書本的傳授當中,不注重學生的具體實踐能力提升,鑒于此, 如何進一步完善創業教育體系是目前高校創業教育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三、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發展創新的改革措施
我國很多高校借鑒了國外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但是沒有注重消化吸收,沒有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導致教育模式僵化,減緩了創業人才的培養進度。因此,進行創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要改革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創業教育最基本和最初的環節就是基礎理論課程,抓好這一環節,能夠牢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創業技能。要改革以往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消化和技能的培養,注重情境教學的運用,活化知識,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創業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
2.要加強創業案例研究的引入
將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因為案例學習具有很強的現實性,研究成功的案例能夠激發學生創業的信心和勇氣,研究失敗的案例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創業之路中,有人失敗,有人成功,研究他們的案例能夠獲得經驗,吸取教訓。高校教師要注重案例的搜集和選擇,選取典型的案例作為教學材料,一方面幫助學生深化對創業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對創業的直觀認識。
3.要增加實踐項目,強化實踐效果
創業實踐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要更多地進行實踐項目的開發,同時要注重實踐的效果,不能浮于表面。要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創業活動的所有環節,切身體驗創業的每個過程。創業教育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需要高校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找到更適合我國高校的教育模式。高校自身要努力改革創業教育的模式,創新教育思路和方法。同時政府和社會要給予創業者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為創業者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作者簡介:楊婧妤(1992-11-19—)女,籍貫 貴州,單位,武漢工商學院,學位:學士,研究方向,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