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薇
[摘 要]本文主要從教育的角度去探索移動學習教育資源的模式與設計,并簡單分析總結“洋蔥數學”app在教育資源的常用模式與設計特點,歸納出移動學習教育資源的常用模式,移動學習教育資源的設計原則,引導探究出新型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模式。
[關鍵詞]移動學習;教育資源;模式;設計
一、移動學習教育資源的模式
1.知識模式。對于一些需要強化記憶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將它設計成即時解答的題目,學習者答題的同時就是學習的時候。當學習者答對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當學習者答錯時,給予相應提示,學習者學習后再作答,加深學習印象。例如,“洋蔥數學”做知識,就是采用答題的形式,答對繼續下一個知識,答錯則顯示提示,再次作答。多次重復學習,加深學習者對知識的印象,學習效果大大提升。
2.任務模式。學習者根據自身的認知和理解能力,設定一個任務,并嘗試著去完成實驗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軟件會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給予學習者提示與獎勵,從而督促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在“洋蔥數學”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 “洋蔥數學”會根據學習者自身設定的任務情況,及時提醒學習者學習,完成當天學習任務的同時,激勵學習者持續學習。
3.pk模式。Pk模式是一種新型的交互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在平臺上搜索跟自身水平相似的學習者,進行知識水平的比拼。比拼成功,將會極大滿足個體榮譽感,產生持續的學習動力;失敗的話,會總結反思,爭取新的進步,pk雙方在競爭中收獲很多。“洋蔥數學”也有pk模式,學習者可以在班級里尋找對手,進行pk,進一步了解自身水平。
4.詢問模式。學習者在移動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可以向設計好的資源進行詢問,以獲得答案。這類問題一般是通過鏈接查詢或者在預知并設計在資源尋找的。例如,在進行“洋蔥數學”知識學習時,將一些比較難懂的知識設置成為標記,當學習者在學習知識時,遇到不懂知識的,就可以對這些標記進行點擊,查看相應解釋說明。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習效果。
二、移動學習教育資源的設計分析
1.前期分析。在移動資源設計前期,前期分析是必要的。前期分析不僅包括對手機特性的分析,還包括對學習者特征,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的分析,它們對移動學習資源的設計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2.手機特性分析。手機特性是教育資源設計者無法改變的客觀條件,但我們有必要在設計之初對手機特性進行特定分析。如手機屏幕大小,網絡接受能力等,智能手機具備很多優勢特性,但是哪些特性適合于移動學習,哪些特性可以輔助資源的優化設計,需要進行摸索性的分析與嘗試。只有根據手機特性才能設計出符合智能手機學習的教育資源。現在一般的智能手機屏幕大小在4.0-5.2英寸之間,適合播放視音頻,瀏覽網頁,且攜帶方便,“洋蔥數學”app在此基礎上就使用了大量的音視頻、圖像文件,豐富了學習者的學習體驗,更好的促進了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3.學習對象分析。對學習對象的分析,即是對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學習風格、所處的學習環境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而各個學習者之間又會因為學習能力差異,學習時間不統一,學習地點分散而產生各自差異,這就要求學習者根據學習者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開發設計,給予學習者更多權限,實現個性化教育。“洋蔥數學”app主要針對的是學生,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注重學習資源的簡潔精煉,目標內容清晰,任務明確。
4.學習內容分析。對學習內容的分析,首先需將整個學習內容劃分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再根據學習內容難易程度,由淺入深的對知識點進行排列。從而保證學習者在非持續學習狀態下的學習質量。
5.整體架構設計。整體框架設計是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的核心部分,決定著學習資源的宏觀組織形式。好的架構設計可以讓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學習。
“洋蔥數學”的整體架構很值得參考,首頁界面是設定的計劃,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進行任務安排,同時,每次進入“洋蔥數學”,任務顯示欄都會顯示學習者的學習進度,使學習者對學習認知有大概了解,做到“成足在胸”。
移動學習根據網絡的覆蓋情況,可分為有網絡覆蓋的在線學習和無網絡覆蓋的離線學習兩個方面。“洋蔥數學”app既能夠在線學習知識,同時也能下載資源包,進行離線學習,盡可能減少網絡限制對移動學習的影響,保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6.資源媒體與交互設計。資源媒體設計,即根據學習資源類型與各媒體的特性,對特定學習資源選取合適的表現媒體。在“洋蔥數學”中,知識學習模塊,使用了音視頻、圖片、文本等媒體類型;還有班級內的排名,習題的聯系等等……各個學習資源對應與之相適合的媒體,使移動學習資源更有效地傳播。
交互設計方面,使用熱點觸屏就可以與學習資源本身進行交互,對學習者來說無需特別的技能。同時資源的交互反饋敏捷快速,背景內容變樸素簡約,使學習者保持更專注于學習。在“洋蔥數學”中,學習者通過點擊選擇ABCD進行答題學習,回答完成后,視頻繼續進行,保證了學習的連貫性。
7.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根據上面的設計結果,查看每模塊應該填充的內容,確定哪些內容是否需要搜集,根據要求搜集整理相關學習資源。
當素材的收集完成后,在開發平臺中通過相應的開發技術進行資源與框架、功能與界面的整合,形成統一的移動學習資源。
8.資源測試與評價。學習資源開發后期,設計者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測量和檢驗教學產品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同時,可以征選一些非開發人員,進行產品學習體驗,對體驗結果進行總結反饋,作出相應修改,完善產品。
從教育技術學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教育領域將會越來越依靠智能終端進行學習,基于智能手機的教育資源設計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后期研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陳婷,謝元,王廣勝,朱杰,葉莉娜,劉京海.成功教育的新進展——BYOD移動學習終端應用及資源建設的研究[J].現代教學,2017(Z1):44-45.
[2]張紅.移動學習時代信息檢索教育資源的開發研究[J].圖書館,2015(05):93-96.
[3]葉寶林.遠程教育背景下移動學習資源的評價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27(04):56-58.
[4]夏春紅.移動學習的資源整合在終身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12,25(03):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