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全面推進的教育形勢下,高中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著學生高中求知階段乃至今后整個人生的發展,對學生的品性修養和人格塑造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提升高中學生的德育修養就成了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要落實好這一育人責任,高中班主任需要切實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以自身強大的德育魅力來促進學生德育發展。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高中學生;德育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簡介:許海蘭(1981—),男,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學和高中生班級管理。
一、引言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將直接影響著一個班級在教育、管理乃至全面發展方面的綜合上限,對高中學生的學業成功、道德塑造、習慣養成都有著特別巨大的影響。因此,有效地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對于促進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制約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
1.德育觀念傳統陳舊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制約,個別年齡較大的高中班主任不能在學生管理方面與時俱進,過分依賴于灌輸說教、強制管理的班級管理方式。這種以班主任為絕對主導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全新時代素質教育形勢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發展需求,對于正處在個性塑造拐點和追求自主發展層面的青春期高中學生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在某種層面也偏離了德育的軌跡。
2.德育知識相對匱乏
由于高中班主任工作頭緒繁雜,管理難度較大,多數班主任總是奔忙于學生管理和班級事務之中,很少有充足的時間開展自我學習、充電,從而無法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導致自己的德育水平一直止步不前。這就嚴重影響了其德育學習的長遠發展,進而出現了部分教師當了很多年班主任,但其德育知識依然停留在起初做班主任時的認知層面。這種由于知識匱乏而引發的德育水平逐年下降的現狀,對學生的德育素養提升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干擾。
3.德育經驗不夠豐富
德育經驗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不斷升華的過程,它需要高中班主任在長期的班級德育工作中去深化和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鑄就的。而今的多數年輕班主任,由于功利思想的驅使,以致從剛擔任班主任開始,就為自己設定了過于宏大的德育目標,但其不知學生的德育意識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故此,有些班主任當學生德育發展和自身預期出現略微的不契合時,便灰心喪氣,甚至失去理智,從而以比較過激的言行處理學生中的某些問題。這樣一來,此前所努力營造的德育氛圍瞬間就被破壞,學生的德育發展也就出現了事與愿違的局面。
除了以上比較普遍的制約因素,高中班主任德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德育方法空洞封閉、德育觀念陳舊落后等問題,也是現今多數高中班主任在學生德育發展方面的重要影響因素,依然需要每一個高中班主任去重視和注意。
三、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具體對策
作為高中學生集體活動最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的高中班主任,承擔著高中生德育人格塑造、德育觀念培養的重要使命。學生德育潛能的發展,既與班主任自身的性格特征、知識儲備、德育理念、工作方式等密切關聯,又和社會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班級層面、學生層面的各方影響不可分離。因此,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做好高中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它的成功離不開其各方面的共同作用。
1.切實提升自己的德育知識儲備
一個好的高中班主任,除了具備極強的責任心、事業心,還應該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拓寬自己的德育視野,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盡力充實自己的德育知識儲備。通過諸多國內外教育名家、德育專家成功經驗的學習,再結合自己所在班級學生的德育實際,以“外學內創”的方式,找到適合自身德育管理方面的有效對策,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不斷的指導和強化之中求得自己和學生德育能力的同步發展。在此,建議諸位有志提升自己德育能力的高中班主任多去學習和借鑒教育名家如李鎮西、魏書生、蘇霍姆林斯基等在學生德育方面的經典案例和對應方法,將他們的成功做法有選擇地融入自身班級德育工作之中,以求得實質性突破。
2.全力變革自身的德育管理方式
目前,素質教育的發展已經變得空前繁榮,但多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依然在沿用過去比較陳舊的封閉式教育方式。因此,德育管理方式的變革,將會引發德育實效的突破。作為高中班主任,要適時將學校的“小天地”同社會的“大空間”恰如其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社會調查研究、跨校學習感受、進社區互助交流等形式的活動中,進行德育體驗,用貼近學生生活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培養學生能夠適應全新時代發展趨勢之下的德育潛質、信念情操、價值傾向和行為修養,進而塑造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精神、平等思想,順勢形成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質。
3.不斷強化自身的隱性教育引導
對于正處在青春萌動期的高中學生,班主任在教育方面如果只是繼續沿用過去的說教培育,那效果自然不是很明顯。對此,高中班主任要盡量減少空洞的說教,而應更加重視隱性方面的引導。通過班級外在物質環境氛圍的營造,去創設和諧友善、積極向上、凝聚力強的育人生態。教師通過自身言行表現、處事方式的改變,在潛意識中去影響學生的品德意識。因此,班主任在建設班級外在環境方面,一定要注重體現出本班特色和德育內涵,通過定期更換板報、樹立班級楷模、完善評價機制等方式,讓學生在時時處處的德育熏陶中獲得德育感化;將和諧、民主、平等、合作、競爭貫通于課堂師生交往之中,讓教師和學生在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協作互促中開展學習;將互助、友善、尊重、自信、協作貫穿于課外學生間的互處之中,讓班級學生在健康向上、積極進取、互學共贏中學會相處。這樣長此以往,就會促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逐漸將自己融入具有內聚力的班級群體之中,獲得遠勝于乏味說教的德育感染和體驗,激發出無限的德育動機和道德需要,實現班主任和學生的德育素養雙向發展。
4.適時構建學生德育發展民主環境
現今高中學生德育管理方面最大的問題就是信與不信、行與不行的矛盾。出現這一矛盾的主要瓶頸就在于學生平時的生活體驗太少、參與范圍太窄。對此,班主任應想盡一切辦法,多在班級德育管理方面設置一些對應的活動,通過活動引領,開掘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互動氛圍中不經意地去塑造良好的德育習慣。為了落實這一策略,班主任可以結合自己的德育需求,長期堅持開展對應的說一說、評一評、議一議等活動,結合發生在學生身上或者社會實際中與學生德育要求相違背的事實,讓學生自己去評價、認知、感悟,明辨是非曲直,強化德育素養。
5.借助情感滲透培育學生德育情懷
德育中的情感滲透,比任何的強制管理和紀律約束都更具成效。教師在教育中要盡可能使用品德實踐、情感陶冶、榜樣示范等具有較強的直觀性的方法開展德育工作,將德育的種子植入學生心靈深處,進而塑造學生的德育情懷。
四、結語
要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抓好高中學生德育這項重要工作。高中班主任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德育素養、嫻熟的德育教育技巧、豐富的德育經驗、高尚的德育情操,更要心中時時裝有學生,時刻以學生為中心,一切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目標。唯有如此,班主任德育能力才會不斷提升,德育才會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吳 迪.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周刊,2015(14):75-76.
[2]曾紅梅.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藝術[J].求知導刊,2015(18):115.
[3]吳曉芬.關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舉措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2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