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目標是引導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教師只有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才能夠從具體的情況出發,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目標式教學主要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組織課堂活動、設置教學目標的方式來完成教學內容,讓整個教學工作具有針對性,保證其教師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小學體育的教學目標是從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著手,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讓學生熱愛體育項目,并且推動體育項目從課堂上走進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關鍵詞:“目標式教學”;小學體育;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11
作者簡介:周海燕(1976—),女,湖南長沙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一、引言
“目標式教學”是經過反復實踐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其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相比,不僅讓體育教學變成讓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而且在學生積極主動融入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了解不同年級段學生的身體狀況,結合“目標式教學”的具體內容來設計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而且可以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目標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體能教育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興趣和愛好,進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采用“目標式教學”的教學方式,其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設定目標之后,不僅有著明確的教學方向,而且能夠讓學生充分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并且從教學中收獲快樂。最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具體情況,幫助學生調整姿勢和方法,掌握更多的體育技巧和體育項目的應用方式。二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并探索體育活動項目,進而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三是提高教學效果。“目標式教學”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而且讓教師深入到學生之中,時刻傾聽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并更改教學策略,調整教學方案,進而讓教學目標更加合理且明確,學生也能夠取得較好的體育學習效果[1]。
三、“目標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弱,協調能力較差,經常出現動作要領掌握不到位的現象,所以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來設計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并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跳箱子”的教學內容時,首先是運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關于跳箱子動作的比賽項目,讓學生感受運動員優美的動作,吸引學生對該項運動的興趣,進而完成讓學生關注跳箱運動的教學目標[2];其次是為學生講解跳箱子動作的要領,快速跑的方式和重要性,通過快速跑來完成培養學生協調能力的教學目標;再次是在具體的操作環節中,讓學生自由分組,由體能好、動作要領掌握得當的同學帶領其他同學一起學習和訓練,達到讓每個學生掌握快速跑的教學目標;最后是讓學生相互糾正對方的技巧,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進而達到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教學目標。通過在每一個環節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指引,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得當,學生的體育技巧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陽明小學(以下簡稱“我?!保┩ㄟ^采用“目標式教學”方法來完成體育教學活動,不僅讓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更加重視體育教學的內容,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新的成長。
2.引導學生實踐目標
“目標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其讓課堂內容更加系統、科學,并有著明確的目標,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親自參與到體育項目中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融入大量的游戲,讓學生在娛樂中、趣味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障礙跑”的教學內容中,教師首先是讓學生明確什么是“障礙跑”,在“障礙跑”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避免障礙對自身的限制;其次是引入“雞毛信”的游戲項目,讓學生在障礙中運送物品,并保證運送的物品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安全運達;最后是就地取材,利用身邊的跳繩、實心球等運動器材作為道具,成為阻擋學生前進的障礙物[3]。通過“雞毛信”的游戲項目,學生掌握了“障礙跑”中的教學內容。除了在跑跳等基礎運動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在其他技巧類的項目中也不例外。例如,在學習籃球方面的知識中,如果單純地教授學生如何學習運球、轉球等技巧,學生很快就會厭煩,并且動作要領不得當,極易在運動中受傷。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小組內部之間開展競賽。例如,在提高學生的運球技巧,教師可以開展50m運球比賽,誰先到達終點誰獲勝。游戲的運用,全面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在實踐中升華教學目標。
3.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評價是教學中的最關鍵的關節,主要是總結本次教學成功,分析教學中的不足及改進的方向,并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做好準備工作,及時有效的評價能夠掌握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學生在奔跑的過程中存在的容易摔倒、交接不當等問題。通過深入地分析問題,總結出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學生之間的身高、體能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身高上的差異可能導致交接中出現交接棒掉落的現象,而體能上的差異會導致選手之間的運動距離在不斷加大或者縮小。因此,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指導學生之間采用何種方式來交接避免交接棒掉落,并讓學生之間多次進行模擬實驗。教師也掌握學生的體能,并且采用針對性的鍛煉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體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著重進行培養。同時,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要評價本次課程的學習情況,評價學生在接受指導前后的動作變化和技巧掌握情況,讓學生明確自身所取得的學習效果。
4.劃分體育教學層次
劃分體育教學層次是“目標式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這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出發,并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制訂教學方案,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另一方面是真正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例如,在“障礙跑”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來設定不同的障礙物,對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以培養學生如何應對障礙,教師設定的障礙跑距離要相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較短,障礙物少,并且要保證障礙物的牢固性,避免障礙物絆倒學生,減少意外的發生。在高年級的“障礙跑”中,教師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讓學生能夠輕松地越過障礙,并保證身體的平衡性,同時在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下來完成活動內容。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不僅讓低年級的學生成功地越過障礙,而且能夠掌握障礙跑的技巧,對高年級的學生則通過障礙跑來提高自身的體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師規定的活動內容。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因材施教,綜合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而且對小學體育事實現“目標式教學”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教師通過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中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準確地評價教學活動成果,而且能做到認真貫徹落實教學改革的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有確定好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通過游戲、多媒體教學、比賽等教學活動來讓學生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并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
參考文獻:
[1]劉雄鍵.淺論“目標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6(11):368.
[2]吳志剛.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幾點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版),2017(30):228.
[3]林華基.淺談小組合作與自主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 當代體育科技,2016(3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