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摘 要:信息化發展推動了“班班通”的發展,為傳統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徑,不僅改變了“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靈活多樣,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班班通”符合青少年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生理發展特點,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水平,促進了教育公平,推動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簡介:趙 磊(1975—),男,河南葉縣人,講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教師培訓、計算機、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技術。
一、引言
信息化是當代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推手,教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全方位的變化。科學合理利用現代化技術服務于中小學課堂教學,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大方向。教育信息化也是世界各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大趨勢。2008年教育部高度重視“班班通”,要求不管是城市學校還是農村學校都要建設“班班通”,并且力爭每節課都能使用,還鼓勵中小學校大力發展遠程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各中小學都要配備“班班通”,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轟轟烈烈的“班班通”建設。
二、相關概念內涵
“班班通”在教育現代化過程中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繼“農遠工程”和“校校通工程”之后又一次教育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班班通”通常是以班級為單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溝通、獲取信息,是利用現代化技術對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共同整合的結果。“班班通”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校班級與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信息溝通與利用的方式,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日常教學的有效整合,有效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三、“班班通”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的作用
“班班通”是一種應用于中小學校課堂教學的硬件設施,它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現代化的技術服務。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也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改革史上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教師和學生都帶來巨大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班班通”不僅在中小學語文和數學學科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溝通、信息共享等方面。中小學各科教師能可以在掌握一定技術和建設性的操作方法之后,將現代化技術熟練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并時時根據需要對現代化技術進行整合、調整,使其更科學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發揮其重要作用,具體主要表現在對中小學學生的作用和對中小學教師的作用兩方面。
1.對中小學學生的作用
眾所周知,中小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主體,那么,很顯然,中小學學生一定也是“班班通”的服務對象和受益者。“班班通”對中小學學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班班通”豐富了中小學學生的學習資源。在配備了“班班通”的中小學,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借助豐富多彩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當中小學學生需要了解自己不太熟悉的學習內容時,就可以借助電腦利用無線網絡及時查找到相關資料。教師不是萬能的,他們只是在某個知識領域內學有所長,不可能每個領域的知識都了如指掌,所以當中小學學生遇到教師也不熟悉的內容或需要及時了解的相關知識時,“班班通”就解了燃眉之急,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
第二,“班班通”提高了中小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相對來說,傳統課堂大多只是“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學生由于處于身心發展的不成熟階段,注意力很難集中于某一件事情上很長時間,久而久之,容易感覺到枯燥乏味,從而對學習內容失去興趣,學習變得被動。“班班通”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法,不僅上課形式靈活多變,而且教師的教學風格也輕松活潑,課堂氛圍變得愉快。這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推動了中小學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循序漸進地推動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基礎教育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重視。但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分數”變化,很多學校也一味地追求升學率,基礎教育始終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軌跡。“班班通”作為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產物,全面改變了學校和家長的教育觀念。“班班通”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中小學的教學方法,而且促進了中小學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2.對中小學教師的作用
第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引領者。教師科學、合理使用“班班通”輔助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使用電腦、投影儀等現代化設備,及時制作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等。對于教材中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繪制思維導圖、簡表等,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減輕了教學備課負擔。
第二,教師可以利用“班班通”有針對性地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拓展學生視野。通過“班班通”教學,電腦、投影儀的使用能夠在相同的時間內有重點的突出教學內容,同時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節約了板書的時間,使教師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將某一個知識點講解得更加透徹和全面,更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和強調教學難點,并大力拓展中小學學生的知識面。
第三,“班班通”有利于教師整合教學資源。網絡資源夠共享,有時也是不受限制的。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簡單的實驗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會產生擾民的噪聲,諸如分子擴散等實驗,演示成本不高,教師當然應該為了便于學生觀察,每節課都可以通過實驗展示給學生。但有些教具和教學資源就是有限的,而且沒有必要每節課都重復。例如,在生物課堂上,一些解剖實驗上完第一節課后,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利用“班班通”在白板上展示,而不需要每上一節課就去抓一只青蛙來解剖一次。這樣不僅節省資源,還生態環保。
四、結語
“班班通”的優勢地位和優勢作用不言而喻,但“班班通”同樣是一把雙刃劍,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在課內課外合理利用,切不可過分依賴。教師應該意識到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只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班班通”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便利,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激發了中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班班通”的實施有利于實現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小學教師科學合理適用“班班通”將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與進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師生帶來福利。
參考文獻:
[1]潘金平,張 鐘.合理運用“班班通”,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11):19-20.
[2]孫 嬋.巧用“班班通”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6):199.
[3]方 兵,楊 成,王運武. 班班通數字化教育云資源庫的構建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6):72-79.
[4]馮 利.淺談基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貴州省“班班通”工程[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71-173.
[5]隋龍軍.煙臺市芝罘區“班班通”系統體系構建和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2):70-73.
[6]解文田.以應用為導向的“班班通”工程區域實施策略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0(8):69-71.
[7]蔣貴華.“班班通”應用帶給中小學的福音[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2):38.
[8]蘭明杰.利用班班通資源進行科學學科教學[J].課堂內外(教學版),2015(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