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治普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迅迅猛發展,我國人口城鎮化率顯著提高。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也進一步增強,老人屬于社會上的弱勢的一方,如何對其生活進行保障,緩解子女對其撫養的壓力,是當前經濟形勢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養老保險制度關系民治民生,與我國社會穩定有著密切的聯系,雖然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相關的政策對該項制度進行完善,但是由于受到各地經濟差異以及各地人口差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實踐中仍然存在著統籌層次低,保障水平不高等些許困境。筆者在研究“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綜合我國實際國情,提出相應舉措,以期為建設統一、合理、公平的養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養老保險 現狀 對策
一、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養老保障制度,典型如:農保城保制度的并軌。由于黨中央、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制度的實施情況,我國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與認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一)人員覆蓋廣
全國各地在國務院相關實施意見的指導下,陸續開展相關的試點工作,將“養老保險制度”納入到重點民生建設之中,極大推進了養老保險在我國的覆蓋率,增快了覆蓋速度。截至2015年,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一項,參保人員便高達8.42億人次;在城鄉居保制度這一項,參保人員也達到5.12人次。這個數據相對于我國13億人口來講,所占比重較高。
(二)低水平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中的基金主要來源于三個部分,其一是個人繳納,其二是集體補助,其三是政府補助。然而我國經濟在區域發展上存在著不平衡,各地經濟水平,尤其是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更是差異明顯。這一現狀導致只有少數經濟狀況好,財政水平高的地區有第二項集體補助,欠發達地區以及其他地區對這一項的補助則可以忽略不計。現實中,僅僅依靠第一項與第三項的基金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現階段需求的。
二、現階段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困境
(一)法律規范方面存在著滯后、缺失
從國際上養老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范圍來看,大部份國家在養老保險法律法規體系方面十分健全,為本國養老保險制度的良性運行提供了法律制度支撐。而我國在這一方面的建設則表現出滯后性。在法律層面上,首先,城鄉“二元”法規仍然不協調,更為需要注意的是,在“城鄉居保”這一塊我國并沒有單獨進行立法。現階段對“城鄉居保”進行調整的僅有《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及《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這兩部法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現實狀況,很難指導現實工作實際。其次,雖然我國憲法對公民的養老保險權有明確規定,但是憲法在我國不具備可訴性,司法機關判案時不能直接援引該條規定,一旦公民的養老保險權受到侵害,則很難通過司法途徑進行維權救濟。
(二)制度設計存在漏洞
由于我國人多地廣,一項新型政策的出臺往往會選擇某些地方進行試點工作,待到試驗效果良好后,再逐漸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這種制度看起來符合謹慎性的要求,但其實仔細分析即可知道其可能在某些地區并不具有普適性。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也同樣如此。比如,在各地進行制度設計時,各地為了自身工作方便,在信息系統的設置上較為孤立,導致全國在養老保險信息銜接以及聯網管理方面投入了重復建設的成本。又比如,制度層面缺乏統一經辦機構,信息存在不對稱,監管存在缺失等現象也時常發生。制度設計上的漏洞使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一體化建設成效甚微。
三、改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對策
(一)從立法上科學保障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
首先,立法層面應加快對“城鄉居保”的單獨立法,夯實這一重要保障制度的實施基礎,從而在根本上促進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有序發展。其次,制定相關法律時應立足于目前實踐層面存在的問題,富有針對性。有些重要的內容必須加以明確細化,典型如: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標準;基金的管理體制和運作監督;經辦服務等。最后,在立法上合理界定政府、居民、單位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確保參保人員可穩定享受國家給予的相關財政補貼。
(二)完善制度設計,提高制度保障
首先,要建立專門、統一的機構負責信息采集以及信息銜接,提高信息適用效率,降低相應的成本。其次,應當從制度方面加強對基金的監管力度,基金保管的是否妥善關系著養老群體的養老權益。如果在基金監管方面不嚴格,可能會導致基金的損失,進而阻礙整個制度的平穩運行。實踐中,有些地區采取資格認證的辦法是很好的借鑒,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扼制冒領、騙領等違法行為。最后,要在制度上加大財政的投入。在對各個地區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可以加大財政傾斜力度,確保養老公平。
(三)提升部門服務水平
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是與養老群體接洽的直接人員,其在服務過程中的質量不僅影響到政府的形象,也牽扯到養老群體的利益。因此,工作人員要努力培養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工作人員要時時刻刻裝著人民,讓養老群體在及時繳費、待遇領取等方面得到高效便捷的服務。
四、結語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這項巨大工程一直在路上,對其進行操刀改革不僅要有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信念,更要在制度層面以及法律層面加以規范。只有一人民的利益為切入點,一切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把關好制度落實的每一個環節,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才能使我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
參考文獻:
[1]齊鵬.中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2]吳永求.中國養老保險擴面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
[3]王橋.我國養老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