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賢
[摘 要]語文是傳遞知識,進行交際的工具,學好語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語文也是陶冶情操的一種手段,學好語文還有著非比尋常的思想意義。語文,可以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他們的見識,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以前不一樣。這對山區農村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本文主要探討山區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山區農村
也許,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改變他們的生活,還能改變他們的教育意識,進而改變他們的下一代,可以說是意義深遠。那我們山區農村的小學語文應該怎么教呢?我想這個問題,不僅僅我在思考,還有很多的山區農村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該為學生們留下些什么?是多認一些字,說好普通話,還是有一個好成績,能考個好學校,還是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語文,并用所學的語文知識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下文將針對山區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談談看法。
一、問題導入,理解情感
小學生初學古詩,對古詩沒有什么概念,如果直接拿出作品來讀來背,學生勢必一頭霧水。這時,最好找一個問題作為切入口,這個問題要適合古詩的情境,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課時,我問學生:“你們離開爸爸媽媽時會想念他們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我又問:“如果想他們又見不到,怎么辦呢?”有的同學沉默了,有的學生說:“可以看照片。”我接著問:“古時候的人,有時候因為某種原因也會遠離家人,也會想念家人,那時候又沒有照片,他們會怎么辦呢?”這下,學生開始思考了,我便順勢提出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找找答案。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古詩的情境,邊讀邊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種導入方法從學生可以理解的情感入手,教他們從生活中去體會。在這首詩中,核心的情感就是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我的導入是先導入了情感,呼喚起他們對親人的情感,盡管思念時的表現形式不同,但無論是看照片還是登高望遠,其對家人的情感則都是完全一樣的。這樣,他們在理解上就沒有了障礙,同樣的思念還能拉近他們和詩人之間的距離。
二、資源整合,歸類分析
整合同主題的作品: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有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別”主題來說,有李白的《贈汪倫》,寫汪倫以歌聲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對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寫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長江之水喻友人之間感情綿綿不絕等等。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改變傳統逐一教學的模式,資源整合,主題凝聚,學生就能更容易記憶理解。
三、重視朗讀,誦讀抒情
古人云: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通過誦讀能將自己的體會、情感表達出來,通過讀,在課堂上營造教師、學生、作者彼此間心靈相融、情感相通、協調合拍的良好共鳴體,從而提高學生知識、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素養。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注意詩的節奏、韻腳及合適的音調,從而恰當地表現詩中的思想感情。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學生讀出不同的感悟,同時教師要成為引領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入佳境,讀出層次。逐步體會作者當時的意境。
四、創設情境,彰顯魅力
與白話文相比,對古詩詞的掌握難度更大并且在逐漸加深,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難理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理解能力,老師應當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適當地在課堂上創設一些有趣的情境,將課本內容與真實情景相結合。
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卻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首詩時,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表演這個環節,讓一位同學朗誦,讓其他同學分別扮演官人、作者和作者的妻子等角色,在表演中適當的加入自己的情感來還原當時的情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顯現出中國古詩的魅力。
五、讀寫結合,強化記憶
古人強調,學習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說只有多讀還達不到積累古詩詞的目的,在讀的同時還必須勤動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古詩詞教學中,每首古詩詞應盡量讓大部分學生能及時默寫下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用古詩詞來陶冶情操的目的。
六、拓展閱讀,培養詩趣
我們不能就詩教詩,教師要勇于把語文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古詩詞距離學生遙遠,有很多詩詞都有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這就要靠學生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習前要閱讀、收集大量與本詩有關的資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這一次次的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領悟理解力才能漸漸地厚重起來。另外,在學完一首古詩后,可以由此及彼地進行相關鏈接。當學生有了一定數量的積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組詩的教學,學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讓他們感受到在古典文學中,自己所知僅是滄海一粟,從而激起他們更強烈的學習欲望。那么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古詩課堂,當學生已水到渠成之時,我們要啟示學生自己去創作詩文,開絕句佳詞賞析會、結詩社,寫讀書筆記、點評詩文,進行研究性學習,為自己出詩集、辦詩文報等,學生從背詩、賞詩到作詩,經歷了一種生命的快樂。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七、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我們按照其特點,賦予古詩活潑有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多種藝術中全方位地體驗古詩的妙處,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了古詩教學的效果。而且,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受到其他藝術的浸染,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鄧家標.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7年第10期.
[2]張平.淺析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J].中華少年.2017年第23期.
[3]賈金榮.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古典詩詞的學習[J].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