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 目的:研究在子宮全切術患者中采取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對不良情緒的影響以及應用效果。方法:本次驗證數據中將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納入的58例子宮全切術患者作為研究目標,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對樣本進行分組,即參照組(n=29例)與研究組(n=29例),將采取常規護理的作為研究參照組,將采取圍手術期心理干預的作為研究研究組,對比觀察參照組與研究組子宮全切術患者的護理結果。結果:數據研究發現,研究組子宮全切術患者管理滿意度計算值高于參照組數據,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參照組數據,P<0.05,統計學形成顯著參比意義。結論:將圍手術期心理干預應用在子宮全切術患者中的護理作用明顯,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關鍵詞】 子宮全切術;圍手術期;心理干預;不良情緒
子宮全切手術中子宮肌瘤為主要原因,每年大約有65萬女性實施子宮全切手術,屬于心理應激反應,會影響患者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也會對患者心理活動帶來一定影響,促使形成的心理應激反應較為嚴重[1],影響手術的最終效果。本次分析對象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8例子宮全切術患者,評估與報道圍手術期心理干預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本研究涉及的58例樣本均來源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子宮全切術患者,參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參照組納入29例患者,年齡最大值71歲,最小值46歲,其平均年齡數值為(55.54±4.21)歲。研究組納入29例患者,年齡最大值70歲,最小值45歲,其平均年齡數值為(55.36±5.36)歲。驗證比較研究組與參照組子宮全切術患者一般資料,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指導患者適當的注意事項。
研究組應用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具體包括:1)支持性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及時溝通,將良好護患關系建立,通過暗示、解釋、安慰、鼓勵等方式將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消除,增加患者安全感以及自信心。2)健康教育,通過結合集體教育與個別談話方式,對患者進行兩次教育,即為術后教育與術前教育,每次教育時間為2~5小時。通過通俗易懂的簡明語言或者圖表闡述生殖器官的作用,如卵巢和子宮的解剖、卵巢和子宮的生理知識,說明子宮全切并不是切除卵巢,不會對患者內分泌帶來影響,也不會降低女性魅力,并且也不會導致發生衰老加快、男性化等現象。指導患者盡可能地將心理障礙消除,以便于在以后的性生活中無拘無束,大膽享受;詳細為患者闡述性心理、性生理的相關知識;鼓勵夫妻通過刺激、愛撫、交流性感受等措施來提升性生活質量,指導患者更有效且更多的性生活技巧。
1.3觀察指標
焦慮情緒評價時應用SAS(焦慮評分量表)進行,抑郁情緒評價時應用SDS(抑郁評分量表),超過50分為焦慮抑郁狀態。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58例子宮全切術患者涉及的臨床數據,對子宮全切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以率(%)的形式表示,且予以χ2檢驗,對子宮全切術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且予以t檢驗,P<0.05,統計學組間檢驗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對比研究參照組與研究組子宮全切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
統計計算發現,研究組子宮全切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93.10%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2.41%,P<0.05,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本次數據統計顯示,研究組子宮全切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對比參照組形成顯著組間差異。
綜合以上結論,在子宮全切術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相比較常規管理的效果更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于夫妻間性生活和諧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 朱曉輝.心理護理干預對經腹子宮全切患者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224225.
[2] 程敏.心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03(07):138139.
[3] 覃小梅.術前心理干預對改善全子宮切除患者負性情緒及生命體征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學術版旬刊,2017,(04):134136.
[4] 董青青,張園園.心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不良情緒影響的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1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