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麗
【摘 要】現實生活中,因各種原因使一些小學生對課外閱讀難以產生興趣,與課外書籍幾乎絕緣的學生,人文素養極其匱乏。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行動起來,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美妙的精神之旅——讀書,教師、家長、學校三方合力為學生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策略方法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童年時代的廣泛閱讀是孩子積累知識的基礎,能為他們以后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甚至還會對孩子將來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有責任教會孩子去熱愛閱讀和享受閱讀。那么,如何才能指導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呢? 在這里我想將自己在學生課外閱讀方面的點滴做法分享與大家。
一、閱讀指導,開啟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剛剛接觸到一本書,有的同學并不會因為對其內容“無知”而充滿好奇,反而會因書籍過厚而產生畏難情緒,心想什么時候才能讀完啊?尤其有些書的開頭就讓人索然無味,讓人難以繼續讀下去。在這點,我深有體會,當初讀《麥田里的守望者》,讀著開頭幾頁,看到書中充斥污言穢語,便產生排斥情緒,如果不是意志力支持,真的難以堅持讀下去。但是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他們讀書的動機大部分是興趣,如果某本書讓他們索然無味,便很難有效地閱讀。我覺得,當學生接觸一本書時,我們精心上一節閱讀指導課,推薦本書,開啟學生對本書內容的認識,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進行《城南舊事》指導課,開始我用課件出示駱駝黑白圖片,播放音樂李叔同的《送別》同時動情地朗讀《城南舊事》的序言,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有了走進這本書的急切心情。然后我對學生進行了讀這本書方法的指導,首先由書名展開想象;接著先讀序言;然后引導學生看目錄,學生通過書名、序言、目錄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了大概的印象,接著,我通過出示人物圖片和人物精彩的片段描寫,讓學生對人物有了基本的認識。最后,我播放了電影《城南舊事》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讓學生具體地感受這本書中人物特點,尤其電影中的英子,說話聲音清脆純凈,表情豐富純潔,讓學生非常喜愛,迫不及待走進書中,體會英子的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
上好閱讀指導課是學生有效閱讀的第一步,我們要精心撰寫教案,尤其要制作精美的課件,讓圖片與音樂創設美好的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情不自禁想走進書中。
二、作業量少,留出時間博覽群書
調查表明:大量的課外作業不僅占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還造成了學生身心疲乏,降低了讀書的興趣。新課標指出:“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整部書”,對課堂結構做了調整:首先,改革作業方式,將所有作業都在課堂完成,課間不留作業,家庭作業就是讀書。其次是按排讀書時間,午飯后的30分鐘設定為讀課外書時間。另外,我們還把每周五的最后一節課定為自由讀書課,學生從班級書角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不出班級自由閱讀,看不完也可以帶回家繼續讀;也可以到學校網絡教室,去暢游學校網上“書庫”。至于閱讀方式,不做特別要求,他們可以一個人靜靜地讀,也可以幾個人一塊讀;可以邊讀邊議,也可以邊讀邊記。
三、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在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至關重要。教師可創造條件或利用學生已有的其他行為動機和需要遷移,使閱讀成為他們生活中所必須的東西。我常常要求學生讀書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且邊讀邊想。讀時仔細思索,腦海里不斷出現問題,又不斷地自己消除問號。碰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應虛心向別人請教。
讀書時,養成多用工具書和參考書的習慣。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輕易放過,借用工具書,參考書加以掌握、理解,提高自學能力。“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一個很好的讀書習慣。通過圈、點、劃、寫,一定能讀出個中滋味。另外,讀書應是日常要做的事。每個人應合理安排時間,持之以恒地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使學生吸收和儲備大量的語匯,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具備較好的語文素質。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要靠長期的大量的積累才能形成的,正如莊子所說:“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因此,課外閱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成尤為重要。我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遨游在書海里快快長大,展翅飛翔!
四、互動式閱讀交流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擠出時間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里每月末都要開展一次“我最喜歡的故事”比賽和古詩詞接力賽,進行 “讀書星”的評選,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在交流中,不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心生主動找書看的欲望。同時,也使孩子們明白了,閱讀不僅給自己帶來了快樂,而且還可以給別人帶去快樂。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運用又是更主動的學習。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時交談中,一旦發現學生運用了課外書或積詞本上的新詞,就立即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寫話時運用了所積的好詞語我們就加上紅圈圈,并在班上朗讀,使學生閱讀興趣高漲。
總之,課外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學習的一部分,是我們教學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精神糧食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重視,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我們的孩子投入到課外閱讀廣闊的空間去,去自由的遨游,去體驗閱讀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斯琴.怎樣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學周刊》,《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3);